12月22日下午,应历史文化学院邀请,中山大学历史学系黄国信教授在文科楼430教室作了一场题为“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学术讲座。我院副院长张淑一教授、胡列箭老师及众多学生到场聆听。讲座由段雪玉副教授主持。
黄国信教授首先介绍了学界中常受争议的关于中国传统经济的几种形态,指出了造成该问题的认知差异的根源在于西方经济形态理论与中国国情不适配,并且明确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定义。接着,黄国信教授从生产技术、经营方式、土地制度和经济政策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的特征,同时论述了我国传统经济模式从部族时代开始的形成与发展问题。讲座结束后,黄国信教授还就地主与自耕农的界定、“贡赋”经济体系等问题与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
黄国信先生现任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副主任,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兼任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中国明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特别是明清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发表了《盐法考成与盐区边界之关系研究——以康熙初年江西吉安府“改粤入淮”事件为例》、《弥“盗”、党争与北宋虔州盐政》、《历史人类学与近代区域社会史研究》等论著多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