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主义哲学的来龙去脉”尚杰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撰稿人:张雅楠 崔丽俐   审稿人:黄作教授


2018年1月9日,受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黄作教授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长、中国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尚杰研究员做客我校,并在文3栋2楼208会议室作了题为“非理性主义哲学的来龙去脉”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公共管理学院黄作教授主持,余慧元副教授以及各学院的研究生共同聆听了这场精彩讲座。

1.jpg 

要探讨和把握非理性主义的来龙去脉问题,对非理性和理性的概念的厘清至关重要。讲座伊始,尚老师就自己的理解对理性和非理性进行了界定——理性主义沿袭知识论、逻辑理性的传统,着重于理解和解释,强调必然性,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秘密,是可以被证明的;非理性则有两个特征,一是看重生命感情本身,二是关注于科学中不确定的、神秘的部分。

在概念厘清之后,尚老师从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偷吃智慧果的故事入手展开问题,引导我们认识非理性的纯粹的感情和生命是人的生命本能,而知识是我们感性本能之后的追求。再往前追溯到古希腊哲学时期,此时占主流的是理性主义这条线索,非理性则是隐隐约约贯穿其中。尙老师对这一时期的相关哲学家及其思想进行了丰富的举例——在“隐晦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看来,事情本身是绵延的,是拒绝被我们表达的;柏拉图提出“哲学就是练习死亡”;伊壁鸠鲁的“我在死不在,死在我不在”,诸如此类非理性的对死亡的思考,是无法用知识解决的,“绝望不能回答”,不可能有笛卡尔式的清楚明白的解答。

非理性不光是纯粹的情绪和思想感情,也是科学无法回避的话题,比如毕达哥拉斯发现的无理数、芝诺的悖论“运动是不可能的”。时间是不能用空间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的。确定性的思维是从非理性之中生发的,非理性是理性的一种准备和过渡。

在中世纪时期,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论断“哲学是神学的女仆”,尚老师认为实则不然。中世纪哲学家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论证上帝的存在,证明合理性,而这恰恰是知识论的。上帝本身是附属于知识论的上帝。因此这并不单纯是一个黑暗的时期。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近代的怀疑启蒙精神。

2.jpg

到了近现代时期,理性主义哲学一方,笛卡尔确认了哲学反思的思维方式,反思与沉迷的区别在于反思是以旁观者的态度来思考自身,不然就是沉迷。在笛卡尔确立沉思、反思或者说思辨的源头之后,他就把哲学完全当成了反思的哲学。发展到斯宾诺莎时,问题变得尖锐起来,他说“哲学的宗旨是要知道、理解、解释,而不要哭、不要笑、不要诅咒”即哲学排斥感情。

至于现代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则是关注理性中无解的问题。人只有回到本身的状态而不是外界事物,不是人与世界物理方面的问题而是人与自己较劲。蒙田比较详尽细致地刻画了人性本身,涵盖了后来很多存在主义的哲学家。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主要影响领域就是非理性主义领域,提出人类的消遣的本性位于追求真理的本性之上,甚至认为柏拉图写《理想国》可能就是出于消遣的意味。非理性总是关注纠结无解的问题。尚老师对卢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他的思想中有很多后现代的东西。理性是按照字面理解事物的,它把手机理解为手机,把事物理解为事物本身,而非理性对事物有着绵延不绝的想象力。关于这一点,尙老师说:“我今天的讲座是强调个人的天赋和个性的。”

老师阐述了叔本华对康德的批评:康德提出范畴表仿佛是一个四肢健全的人只有借助金拐杖才能走路。理性主义哲学以先天的和预定的规则为出发点和基础,按照逻辑推理演算,得不出新东西,会不自觉地扼杀人的自由性。理性主义走到德国古典哲学就走到了尽头,也意味着观念论走到了尽头。因为理性按照充足理由率,按照因果考虑问题,按照理性的方式总是处于同义反复之中。叔本华认为康德的哲学恰恰在他应该起步的地方止步了,他丰富了自在之物的内涵,比如加之人的本能。叔本华还有后来的尼采和弗洛伊德等人物,其无意识和自由意志问题走的是与理性主义相反的道路,把非理性主义推到了风口浪尖。

理性哲学最基本的提问方式是“这是什么?”比如“什么是本质?什么是时间?”这种提问,是一种对象性的思维方式。海德格尔认为这种提问方式直接将主体和客体联结在一起而忽视了问题是如何呈现出来的。法国当代哲学是对观念论本身的反叛,萨特、福柯、列维纳斯、德里达都不再回到观念论的问题去。德国在海德格尔之后再没出现超一流的哲学家也在于这个原因,观念论熟透了,走到了它的极限处。现象学强调描述、精神分析学强调直觉,想象力也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当代哲学不再像数学、物理学这样单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进行研究,学科已经对其不构成界限。它可以跨学科对很多领域进行解释,这也是哲学的魅力所在。

最后,尙老师以卢梭的“人人生而自由,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作为精彩收尾。

此后,黄老师对尚老师的观点表示赞同,并对讲座做出了独到的点评。

老师:德国观念论正是理性主义的代表,它由康德是建立起来,并在黑格尔这里达到巅峰。然而也正因如此,德国观念论开始逐渐衰落。在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哲学更是陷入低谷。而现象学经由德国传入法国,在法国浪漫主义的天然土壤下,很快就与非理性思潮相结合,重新焕发了活力。以至于当今法国哲学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大有反哺德国哲学之势。这说明,非理性主义不仅是对于传统理性主义迷信的破除,其本身也拥有更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更鲜活的生命力。但非理性主义并不意味着反理性,就如同理性主义并不意味着唯理性主义一样。在自然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当然不会否定理性的作用。关键是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要认清一条界限。

其次,老师今天讲座的两个重点人物卢梭和蒙田,两位哲学家非传统哲学的书写方式之后的非理性主义的盛放提供了多养分。艺术是纯粹的非理性,而政治是必须理性的,两者几乎不相融合,但可以以艺术的眼光来看待政治。纯粹性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本质,一个人有了纯粹性就可以与圣贤同等对话,但纯粹性也是具有多样性的。尚老师提到的“消遣”,在此应当理解为“真实的纯粹性”,与之相对的是交换性。法国当代哲学是反观念论的,充满了非理性的直觉,这也表现在当代的文学和哲学的紧密联系中。思本身就有矛盾性,有理性的思,也有诗性的思,因此思的表现形式也是多元的,这也正是非理性与理性占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原因所在。

最终,原计划两个小时结束的本场讲座在余老师与在场学生们的踊跃提问与热烈讨论中延长至三个小时,尚老师仔细而耐心地一一解答,本次讲座在老师们的倾情授知与同学们的忘我求知中完满结束。

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