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勷勤论坛”国际文化学院分论坛纪德君教授专场成功举办

供稿:郑君仪  供图:唐青、迟露  审稿:左鹏军

2018年11月8日晚,第十一届“勷勤论坛”国际文化学院分论坛在国际文化学院B203教室成功举办。此次论坛邀请了广州大学校级特聘教授、人文学院院长纪德君教授作了题为“怎样欣赏中国小说”的讲座。出席本次论坛的有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左鹏军、副院长吕蔚,以及国际文化学院、各兄弟学院师生80余人。论坛由左鹏军院长主持。

 image.png

讲座开始前,左院长为在场师生简单介绍了纪德君教授的学术经历,纪德君教授早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进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纪德君教授长于中国历史小说研究,并从小说史延伸到戏曲、说唱,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方面硕果累累。

 image.png

讲座伊始,纪德君教授从小说的定义、支撑小说的两大叙事传统、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主要类别、中国古代不同类型小说的编创特征这四个方面为在场师生做了精彩的讲解。在什么是“小说”的问题上,纪德君教授指出,“小说”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历时性概念,它总是处在变动不安的状态,“小说”所指涉的对象也比较混杂,既可以指不入经史之流的方术秘籍、礼教民俗,又可以指有别于正史的野史、杂传等。据此,纪德君教授认为“小说”的定义就是“用散文来叙述带有一定虚构或想象成分的故事并具有一定的形象性的书面叙事文学”。

 image.png

在支撑小说的两大叙事传统中,纪德君教授指出,史传叙事和民间说唱都对小说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读者总倾向于把虚构故事与现实世界相联系,或者从现实世界中寻找虚构故事中的影子;另一方面,民间说唱也对小说叙事产生影响,这明显体现在小说叙述的结构模式上,比如话本小说由“入话”“正话”两部分组成,“入话”一般是诗或小故事,“入话”的存在就得从说唱伎艺的表演程式中寻求解释。

 image.png

在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主要类别上,纪德君教授依据篇幅、语言、结构体式、叙事方式以及流传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将古代小说大致划分为章回小说、话本小说、志怪传奇小说等文体类型。在不同类型小说的编创特征问题上,纪德君教授结合艺人小说、书商小说、文人小说三种不同类型的小说详细地讲解了它们的编创特征。艺人小说呈现出鲜明的民间说书伎艺的特征。书商小说大多是通俗小说,创作水平比较一般。文人小说的作者主体意识强,创造喜欢强调“独创性”或“新颖性”。

 image.png

最后,左院长在总结中提到,希望现场观众今后在看小说的时候有另外一种眼光、态度或者参照。同时,也希望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今后在向外国朋友传播中华文化的时候,不仅要讲究技术、技巧,更要注重培养自身在艺术、文学、文化方面的涵养。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