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专访|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撰稿人:尚舒晴 朱颖坤 孙翰青

审稿人:梁智锋 余晓玲老师 孙楹老师

匆匆三年,芬芳开遍,硕士求学时光转眼就到了尾声。答辩已过,行囊满满,只待走向下一站的旅程。回顾三年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活,或有欢喜,或有辛酸,但都是这段人生路里最宝贵的财富。今年,我院共有12位优秀硕士毕业生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现在,让我们走近这些政行学院优秀学子代表,了解优秀师兄师姐们的经验,同时为大家准备考博提供宝贵的经验。

 

image.png 

(图一)王路阳

 

专业:中国哲学

毕业去向:中国人民大学攻读政治哲学专业博士学位

获奖经历:

2012-2013学年:华南师范大学“优秀学生”。

2017-2018学年:全国哲学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中国人民大学主办)获“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8-2019学年:华南师范大学第七届“十佳学术论文”奖。

 

 

学无止境 问题意识

2017年11月,王路阳师兄获得了全国哲学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中国人民大学主办)获“优秀论文三等奖”。今年6月,王路阳获得了华南师范大学第七届“十佳学术论文”奖。

关于论文写作,王路阳师兄认为,写论文要有兴趣和问题意识,在深入读书、生活的过程中很多问题会逐渐冒出来,然后就会像身体痒了都忍不住要去挠,问题也如此,都想要一个个去解决,这样就会促使自己读更多的书,学习更优的方法。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知识和问题无涯,要选择阅读经典和优秀论文,这样在短时间内才更能“解痒”。人不能发明根治“痒”的药,为了不难受,只好一直挠下去(维特根斯坦的比喻);问题有大小新旧,多数老问题也一直保留在新问题中。

在此,他向大家推荐赵汀阳老师的书《一个或所有问题》。有时候不同层面的、所有的问题都纠缠在一起,相互矛盾,这足够令人头痛,也许可以尝试从小的问题、角度入手,再逐渐去触碰到大问题。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关于考博,王路阳师兄认为关键是看自己的兴趣和方向,看自己真正向往的导师在哪所大学,提前备考。“当然,我也希望到北京上学,以接触更丰富的思想资源、遭遇陌生的生命体验,努力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回忆起考博的过程,王路阳师兄说:“备考的过程是跟写毕业论文同时进行的,两件事都重要,一起紧张而有序地做。写作的思考和文献的大量阅读为考博提供知识和信心上的储备,而考博知识点梳理则扎实了头脑里的基本知识,也使自己写作时思路更为清晰和省力。所以,最好是研一研二就跟导师定好兴趣方向,了解考博相关的知识要求,与此同时‘围绕问题’着手写作,这样研三就不至于陷入被动,顾此失彼。我不相信有什么放之四海皆准的‘攻略’(市场上的考试攻略大多机械而无聊),只有‘此时、此地、此人(梁漱溟语)因人制宜的秘诀。

王路阳师兄认为,备考和写作是痛并快乐的过程,有时候甚至感觉就像在万丈海水中,被不明的暗流裹着走,就像因果链中一切都是被决定了的,没有自由也透不过气,很难真正自我超越。不过,当陷身种种矛盾之旋涡时,唯能集中精力于正义的事业、兴趣当中,等到“忘我”之际,自能觉察内心有光明照耀黑暗,也才不致于随波逐流,类似《大学》中所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无限可能 常怀感恩

对于未来,王路阳师兄说:“未来由各种可能性构成,是很无常的,我现在几乎不知道什么样的计划和决定是最好的,人的根本困惑之一是不能预知未来。当然,还是希望自己常怀报恩心,好好跟老师学习‘做哲学’。其他方面是没有必要谈论或自吹自擂的日常生活。”

三年研究生学习落幕,实际上,也是王路阳师兄在华师七年的求学时光告一段落。王路阳师兄向大家分享:若以此生整体度之,三年、七年并不算短,也会在自己的青春年华中留下深刻之印记;若从宇宙大道观之,或扪此不断不常之心而内自省焉,则又难免感慨自我之微小短暂,而上探大道之心弥切。多年来种下种种因、收获种种果,己之得失成败实在此毕业之际尽可遣之不论,与其纠结感伤或者自鸣得意,不如学习行云流水不滞不留、灵活应变的品格,自强不息地继续向前,希望师弟师妹真正“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image.png 

(图二)张要要

专业:16级社会管理专业

毕业去向:南京大学攻读行政管理专业博士学位

获奖经历:

2016—2017学年: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二等奖。

2017—2018学年: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

2018—2019学年: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二等奖。

 

 

择一事  终一生

张要要师兄本科和硕士都是政治学类专业,读博也选择了南京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学术兴趣,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心无旁骛,潜心治学。

对于研究生时期所读的社会管理专业,张要要师兄指出,社会管理专业在华师是一个自设学科(政治学下设的二级学科),其比较特别的地方是还涵盖了行政管理和社会学领域的一些内容。张要要师兄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其拓展学术视野有很好的帮助。在学术兴趣上,师兄关注比较多的是社区治理(居委会层面),硕士毕业论文也是做这方面的研究。

 

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

关于考博,张要要师兄结合自身的情况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宏观上的建议。他认为要对自己的知识背景和所选择的院校、导师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找准二者之间的契合点;也要发掘自身的优势,以真诚、认真的态度同老师沟通,尽可能展现自己在学术研究上的特长。这里的优势可能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外语水平或是写作能力,等等。

同时,谈及对未来的规划或是期待,要要师兄认为,准备在读博期间多一些努力,争取顺利拿到学位,然后在高校谋一份教职。

祝愿要要师兄在思考中更坚定,在阅读中更博学,在生活中更丰盈,在学术上有更多的造诣。

 

 

 

 

 

 

 

 

 

 

 

 

 

 

 

 

 

 

 

 

image.png 

(图三)杜晓柳

专业:16级逻辑学专业

毕业去向:浙江大学攻读逻辑学专业博士学位

获奖经历:

2019年度华南师范大学百名优秀毕业生

 

爱为学问之始

谈及选择继续读博的原因,杜晓柳师兄认为是因为对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很感兴趣,所以在考上研究生之后没多久就决定要继续考博了。而且通过在华师三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还能够自己独立做一些研究。所以后来一发现有进一步读博的机会,就去争取了。

同时,针对有意向考博的师弟师妹的建议,师兄也多次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他说,因为浙大考博是申请制,比较侧重面试环节。而且据了解不仅仅是浙大,绝大部分申请考核制的学校都更注重面试成绩。在面试环节中,老师们通常不会问一些固定的问题,多数是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即兴提问。所以有兴趣的同学不妨着重准备些自己感兴趣或者擅长的研究内容,这样在面试阶段可以和老师们更好的交流,而且也可以让老师更好地了解你所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杜晓柳师兄勉励大家要珍惜时间。他认为,对很多同学来说,这是学生生涯的最后三年,所以一定要珍惜。此外,不管是找工作,还是考虑考博,最好提前准备,至少在二年级的时候要确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image.png 

(图四)何珊珊

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毕业去向:中山大学攻读外国哲学专业博士学位

获奖经历:

2016—2017学年: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

2017—2018学年: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二等奖;华南师范大学校级“优秀团干”。

2018—2019学年: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二等奖。

 

最幸福的莫过于,把兴趣当作职业

何珊珊师姐选择考博缘起于自己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遇到一位很好的老师,带领她走上了哲学之路,使她感觉到原来大学也可以有不一样的过法,从而激励着她也想成为一名能对学生有影响的老师。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喜欢哲学,喜欢思辨的东西,想终身从事自己喜欢的东西,就选择了读博继续钻研下去。正如亚里士多德说的,最幸福的莫过于,把兴趣当作职业。

 

遵循内心的选择

对于备考,何珊珊师姐觉得从研一开始,就要看一些原著+相关解读,养成习惯。对于经典原著一定要精读。何珊珊师姐认为考博不是应试教育,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尤其是哲学。

在选择专业时,何珊珊师姐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曾在马哲和外哲中来回纠结,中途有想过考回本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是最后还是遵循了内心的爱好——外国哲学。

对于未来,何珊珊师姐认为要脚踏实地,不浮躁,好好写论文,好好毕业,好好当一名大学老师。何珊珊师姐希望师弟师妹们尽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负光阴,好好为自己而努力一把!

image.png 

(图五)

感谢师兄师姐们的经验分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祝愿你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放飞青春的理想,畅想青春的旋律;

追逐成功的喜悦,把握无悔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