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刘仙宜 李盼 审稿人:阳小容老师
2019年10月25日下午14:00-16:00,第十二届“勷勤论坛”旅游管理学院分论坛之博雅论坛第五讲在旅游管理学院203教室如期开展,此次讲座由谢林轩老师主讲,主要围绕海外民族志与越南华族研究的主题而展开。
谢林轩老师作为80后青年教师的标杆,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民族学专业,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越南华族、越南社会文化、文化人类学、文化地理等,迄今已著相关学术论文3篇,已完成独著《越南人类学田野笔记》。
图1 讲座主题
图2 现场同学认真听讲
讲座伊始,谢林轩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他的专业背景及研究方向,进而引出本次讲座的两大主题“海外民族志”与“越南华族研究”。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谢老师借此隐喻民族志这个“器”对于调查的重要性。而后,他通过几张蕴含着“探索、未知、多元性”等元素的动漫图片引发大家的思考,究竟什么是民族志?谢老师进而提到,所谓民族志,就是客观实在地描述某族群较为完整的社会、文化,其发展一般会经历粗放、“科学”、反思三个阶段。另外,民族志最为重要的关键词是田野调查、“写文化”、以及质性研究。
接着,谢老师分别深入剖析了这三个关键词,以使大家进一步理解民族志。关于民族志与田野调查,谢老师介绍了田野调查的定义、过程与方法。概括起来便是亲身参与到现场并记录,具体可以从五个步骤入手:前期调查、梳理提纲;选择合适路径,进入田野;展开调查,观察;整理所得,反思;补充调查,完善。另外,田野调查方法则包括参与观察实践、各类型访谈、田野笔记等等。谢老师还援引自身经历作为支撑,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与方法。随后是民族志与“写文化”,谢老师主要向同学们分享了一本书及他从中受到的启发。他提及,民族志具有主观性。因此,创作过程中要反思知识生产,且文化本身“不断生成”,具有暂时性,要以动态的眼光做调研。最后,关于民族志与质性研究,谢老师着重对比了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图3 老师分享民族志与田野调查
经过谢老师生动丰富的讲解,同学们已充分了解了民族志这个主题,在此基础上,老师进而提出海外民族志和越南华族的界定,以过渡到第二个主题分享——越南华族研究。谢老师首先介绍了他调查的田野点——越南胡志明市“堤岸”。之所以选择该地作为调查点,是因为“堤岸”华商聚集,繁华发达。至于“堤岸”的基本概况、历史变迁,谢老师亦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且通过一些街景图片将大家深深地带入到越南华族的生活场景中。紧接着,谢老师分别从越南华族会馆、宗亲会、信仰文化、华语教育四个方面切入,带领大家一探越南华族的奥秘。
最后,谢老师基于以上分享总结到,越南华族的身份认同具有多元性,就像一个灯泡,可以按需取用。在大家仍沉浸在这耐人寻味的话语中细细思索时,谢老师以两个精彩的视频为本次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之后,谢老师还与现场同学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
图3 老师与同学进行轻松愉快的互动
作为第十二届“勷勤论坛”旅游管理学院最后一场分论坛,此次学术分享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至此,旅游管理学院分论坛也落下帷幕。谢老师作为优秀青年教师,其讲解自然诙谐、引人入胜,为大家打开了一个未知世界的神秘大门,各院系同学的研究视角亦由此开阔,不少非本专业的同学表示受益匪浅。讲座结束后,在场同学与老师进行了珍贵的合影留念。
图4 全体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