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党课活动之集体观影活动:《记忆里的中国——永不消逝的电波》

撰稿人:邵冠嘉、刘宣辰  审稿人:董海军  

2019年11月9日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党课培训的第四场是观影分享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红色观影分享会:《记忆里的中国——永不消逝的电波》,向为解放事业作出牺牲的李白烈士致敬,重温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的不懈追求。观影结束后,入党积极分子分享观影后的感想。

image.png

1.伍田田

看了这次关于《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访谈节目,我深有感触。

这部影片描述红军出身的地下报务员李侠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在上海出生入死与日本及国民党特务巧妙周旋,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发出重要情报,最后在上海解放前夕壮烈牺牲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我已经被李侠的英雄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不顾自身安危,坚持发电报,以惊人的毅力和过人的胆识和敌人斗智斗勇,把一份份价值极高的电报发给延安。被捕后,在牢狱里他受尽了严刑拷打,但始终不向敌人屈服。为了不让敌人得到秘密电台的信息,他毅然把纸条吞进肚子,他用他的机智保护了组织。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叫《永不消逝的电波》,因为,李白同志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想想,如果没有英雄们的付出和牺牲,革命怎会成功?现在的学习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更加的珍惜当下,忠于党和人民,自觉肩负起时代历史的使命,用李白同志的革命大无畏精神激励自身,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image.png

2. 黄钰钦

大家好,我是第一组的黄钰钦,非常荣幸可以站在这里分享自己的感想。

首先,我非常感谢这次党课活动让我看了这样一档优秀的节目,这里的故事,让我十分感动。在这个节目里,我看到了传承,一方面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的发展和传承,另一方面故事的内核,是革命精神、为国奋斗的精神的传承。

《永不消逝的电波》,这个故事,是一个关于战斗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奉献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牺牲的故事。1958年,这个令人热泪盈眶的故事通过电影的传播家喻户晓,今天,这个故事又走到了台前,通过新的表现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创新;这个故事的内核,是为国奉献,为国牺牲的精神。

主角李侠是万千革命前辈中的一个,他是一位地下情报工作者,他潜伏在危机四伏的国统区,他以精湛的技术,发出一封封电报。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却同样惊心动魄,主人公为了发出一封重要的电报,牺牲了,看到这里,我的心情很沉重。

今天,我们坐在这里,过着和平而美好的生活,革命前辈盼望的黎明,已经到来,这样的黎明来之不易,我想,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生活,更应当传承他们这样的精神,为了我们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为了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image.png

   3.王泰雯

大家好,我是来自第四组的王泰雯,很荣幸在这里可以分享自己的观影感想。

看过这个电影舞台剧之后,我充分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李侠作为一名地下工作者,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三份重要情报的顺利传递,他执着于自己的信仰,为完成自己的使命,随时准备为革命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对国家、民族的大爱,表达了对理想和信仰的无比忠诚。电波永不消逝,爱情永不改变,信仰永不辜负!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真的没办法想象当时具体战争的情景,就算看过再多有关的电影,听过再多的历史解说,也是无法有真正面临敌人时的那种感觉,更难想象李侠是如何在知道自己即将牺牲的时候,还能露出那样坚定不悔的眼神!李侠同志在一九四九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牺牲,但他的孩子却以某种方式得以延续。李侠的一生就像是一根火柴,他一直潜伏在黑夜里,当我们划亮这根火柴的时候,也预示着他的生命要走到尽头,但恰恰是这根火柴,点亮了新中国的光明。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加倍珍惜,同时我们要学习革命先烈钢铁一般的意志,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为自己的目标实现而不懈努力!!!

向英雄致敬!!!

image.png

4.江映瑶

抗战爆发后,党中央把李白派遣到上海安置秘密电台,搜集日军军情,当时化名“李霞”,“晚霞”的“霞”。而在影视作品里面,李霞却成了李侠,“侠客”的“侠”。于此,不难见出“江湖任闯,四海游荡,怎堪儿女情伤,路未知曲折漫长,远看一片苍茫,雨露风霜,浮生沧桑,不该有谁相伴,往事恩怨难忘,无奈情深难藏最难是情关”,然而,比起儿女情长,李白烈士本人同自古的“侠”文化确有的浩然正气产生同鸣、共振,可谓“侠之大者,爱国爱民”。

1948年,李白在电报与生命之间,选择了前者。今日,这盛世如你所愿,这是对李白最好的告慰。 李白前辈,您期盼的黎明,到了!

半个世纪的惦念,电波另一端的您,还好吗?

今日,我们记住了李白先烈,唤起了对众多无名英雄的敬意和感怀。

观看本期《故事里的中国》,我不禁回想起,某年冬日在北京看到的无名英雄纪念碑文:

民族危急,别亲离子而赴水火,易面事敌而求大同。风萧水寒,旌霜履血,或成或败,或囚或殁,人不知之,乃至殒后无名。

许多无名英雄,正如李白先烈这样,为了建立新中国而默默无闻的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复兴中国,解放人民!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今年9月29日上午10时颁发的共和国勋章,足以惊艳中华民族,彰显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英雄虽无名,侠气永当存,我们致敬前人,致敬英雄。

image.png

   5.王菁婧

生死抉择,家国天下,凝结在这100分钟荡气回肠的电影中。

我深深地为剧中李侠夫妇的感情动容。革命夫妻,结合因为革命,分别也因为革命。从假戏到真做、到离别、到赴死,在作出选择的时候,我们深爱所爱之人,我们守护所爱之信念,信而自由,爱而无畏,当我无我,唯爱与信念存。

幻梦交错,全是泪点。闪烁的数字是潜伏的情报员传出的电报,红色的电波犹如革命的脉搏,微弱而有力,而旧报纸上的几行文字就是他们的一生。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李白前辈舍生取义,一封带血的电报,为革命的成功贡献了力量。如今,我们躺在前辈创造的美好温床上,我们看见了前辈没能看到的黎明,我们更应该以刚坚勇毅的时代气质,以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以舍我其谁的历史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image.png

6.詹宇曦

《永不消逝的电波》作为经典的谍战电影(另有电视剧和上海歌舞团的舞剧),总是让我想到经典谍战剧《潜伏》。李侠和兰芬,余则成和翠平,他们之所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在白色恐怖的严酷斗争的环境下,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人格品质和产生于共同的革命斗争的真挚爱情。

李侠——两次被发现,受日寇酷刑仍继续地下工作,促成兰芬思想转变并结为革命伴侣,坚持发报到最后一刻。

余则成——老谋深算,数次转危为安,使翠平蜕变成真正的战士并结为革命伴侣,最后以地下党身份继续在台湾为党工作,为了同志安危牺牲了自己。

“我的信仰是无底深海,澎湃着心中火焰,燃烧无尽的力量,那是忠诚永在。”这就是那个年代地下的共产党员身上的信仰之光,百折不挠,九死未悔。

今天,我们面临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是许许多多李侠和兰芬、余则成和翠平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作为后人,珍惜并感激着,并且要把这种理想信念转化为行动,把红色信仰传承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着新的难题和挑战,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每前进一步都需要先辈那样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的信念,以永不褪色的理想指引我们前进。

image.png

7. 林子傲

电影 《永不消逝的电波》,其主要内容是解放前夜地下情报工作者斗争、牺牲、革命爱情的圣洁,以及斗争工作牺牲奉献。真的是不消逝的电波吗?原型李白烈士的责任与使命、革命党党员献身精神是永不消逝的。

地下情报工作者就如黑暗中微弱的蜡烛、夜空中微弱的星光,他们稍不易, 就会被黑暗侵蚀、被暗夜吞没。但是,正是这种微弱的光、这种革命精神,万万千千的火光,燃尽了自己发出了新中国解放前夜耀眼的光芒。

这种地下情报工作者的精神,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井冈山精神到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到抗战精神都还有我们地下工作者这种奉献牺牲精神。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的子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中写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历史成就,使今天处在敌人入侵的紧要关头有了救亡图存的条件,除了战斗力的红军,除了凝聚力的党,还有斗争的精神的这些精神和平的今日我们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这不仅是道别,更是电影中李侠烈士的嘱托,深情的嘱托,最后的嘱托,永不消逝的嘱托,他嘱托着我们,要肩负起民族复兴的责任与使命,不断地走下去,坚定地走下去。谨以此言致敬我们的2000万的烈士,致敬我们民族更光明的未来。

image.png

8. 安薪同

很荣幸在北京邮电大学瞻仰过李白烈士的雕像,在今天观影之后感触颇深。

第一,学习李白烈士高超的专业本领。李白生于1910年,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1937年到1949年的革命战斗,凭借着自身独特的发电报技术为党传递了许多重要的情报,他也因此被敌人称为“老快手”,成为敌人的重要抓捕对象。作为一名学生,我认为我们应该像李白一样培育自身的高超本领,即高深的理论水平与学术素养,只有拥有这些我们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第二,学习李白烈士英勇无畏的品格。在身边的战友一个接着一个倒下,他没有退缩,第一次被捕遭受酷刑之后依然严守秘密,被营救出之后坚定完成自己的使命的信心,继续传送重要的电报,为党的地下工作平稳有序的进行营造了良好环境,第二次被捕之时安慰自己的革命伴侣,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学习李白在艰难困苦面前不认输不服输的精神品格,保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第三,学习李白烈士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片中,与李白烈士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国民党男女统领,男统领问女统领失败之后是否去美国,女统领用漫不经心的语气回答若是失败她自杀,与这两位人物不同的是,李白烈士坚信着革命的胜利最终会到来(“黎明就要来了”、“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是新中国的孩子”)他在敌人的包围下发完了最后一封电报并慷慨赴死,用行动阐释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品格与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积极向榜样学习,学思并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为实现既定目标而不懈奋斗。

image.png

9 石晓滢

很荣幸今天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看完《故事里的中国》这个节目的感受。这个节目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最后一幕李侠和兰芬分别时的情景。李侠知道自己不能在5分钟之内把电报发完,但其仍坚持留下,坚持把电报发完。他说他不侥幸能活着,他在活着和使命中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其实,在历史上也不乏有像李侠这样的英雄烈士,董存瑞、谭嗣同、陆从道等人也是如此。他们前仆后继,舍生取义,用鲜血换来了我们的生活。

  但是,近年来有许多歪曲、丑化和亵渎英雄烈士的行为,对于这种做法,我们能做的就是坚决抵制。节目最后说道:“李白同志,你所期待的黎明到了”。在我看来,这个黎明不应存在这种亵渎英雄的行为,因为新中国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铸就的,我们能生活得这么好都归功于他们。正如胡歌所说,“英雄烈士就像一根火柴,一直潜伏在黑夜里,一旦划出,他的生命就将终结,而这根火柴,点亮了新中国。”

  有很多人,有很多事是我们所不能忘记的,因此,我们要铭记英烈事迹,尊敬每一位革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