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邀请张杰教授做学术讲座: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撰稿人:吴诗诗  审稿人:武泉莹

12月19日下午,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于文科楼824学术厅举办了以《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为主题的学术讲座。主讲人为南京师范大学张杰教授。张杰教授是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国际符号学研究所所长,兼任联合国国际信息科学院院士、国际符号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巴赫金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外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张杰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符号学研究、俄罗斯文学研究;曾主持或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中国家重大项目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各1项;已出版学术专著7部,编著高校教材5部,独立或主持翻译学术译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不少被国际学术榜杂志和国内重要期刊收入。此次讲座由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康澄教授主持,同时多位老师也出席会议,许多研究生纷纷慕名前来,座无虚席。

image.png

讲座上,张杰教授首先强调了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要用方法来构建理论。然后张杰教授由《弗兰肯斯坦》这部小说引入到了讲座的主题:追求科学的同时也不能放弃情感。当今人类社会在享受智能的同时,也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张杰教授也指出了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二元对立的理性思维。该种思维禁锢了我们的思想和认识。张杰教授提出要走出这种困境,需要的就是技术和思维,其中思维和观念的更新是关键。此外,张杰教授提出,思维方式的变更应该是从二元对立到二元融合,讲求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融合。人工智能背景下,历史研究应该是正向和反向结合,文学研究应该是理性与情感之间,语言研究是规律与反规律之间,哲学研究是主体与客体之间,教育研究是精神与知识之间,经济研究是外在与内在之间,法律研究是法律与心理之间,新闻研究是真实与虚假之间。最后,张杰教授总结,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智慧的结合。

image.png

本次讲座揭示了在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科学各门类的研究和智能化的过程,应该更加重视情感因素的注入,使得智能化产品更具有“人情味”,以此来提升智能化的水平,对努力探索当代社会科学智能研究的情感化途径有重大意义。此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听众皆反响热烈,受益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