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程青玉 审稿人:董海军
12月27日晚,中宣部《党建》杂志社李小标副社长应邀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了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生成的‘逻辑密码’”的学术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金龙院长及60余名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金龙院长主持。
李社长指出本次讲座主要内容是解读《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揭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生成的历史、理论、价值和实践“逻辑密码”。首先,他指出其历史逻辑密码是传承与转化相统一,并通过阐释《决定》兼具历史的普遍性与现实的特殊性、历史的必然性与现实的开创性以及历史的可追溯性与现实的可持续性来说明《决定》体现了坚持历史传承与现实转化相统一的。其次,他指出理论逻辑密码是坚持与发展相统一,体现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从纵向看,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从横向看,《决定》用“十三个坚持”系统总结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接着,他指出价值逻辑密码是自主与开放相统一。《决定》将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放在了当今国内外客观环境和世界发展趋势之中,提出“十三个坚持和完善”,彰显出宏阔的国际视野和博大的世界胸怀,既秉持中国本土文化传统的“根”,又充分借鉴世界制度文明成果中的有益成分,融通开新、独树一帜,为丰富人类社会制度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东方智慧。最后,他指出实践逻辑密码是规划与探索相统一。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和实践创新相互促进、相互升华的制度生产和制度供给方式。
在答疑解惑环节,李社长耐心的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并就不同话语体系影响下如何使信息更好的传播和接受的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陈金龙院长对李社长的讲座表示感谢并进行了总结:李社长从四个维度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生成的“逻辑密码”,这为我们研究分析问题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值得同学们关注和思考。并指出《决定》中的新表述需要同学们去观察,以把握好新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