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曾梅 审稿人:梁伟杰 马听
2020年10月22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第十三届“勷勤论坛”之勷约名家讲座在生命科学学院102报告厅拉开帷幕,中国农业大学孙传清教授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生命科学学院唐晓艳教授主持讲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阳成伟、副院长高峰,以及高彩吉、王亚琴、张盛春、赖建彬、吴建新、张钟徽和刘晓涛等老师参加活动。本次讲座由学校研究生会主办,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会承办。
图1. 勷约名家——孙传清教授专场讲座现场
图 2. 主讲嘉宾——孙传清教授
孙传清教授,1985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农学系,1988年在北京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6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大学二级岗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以及《Crop 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等杂志编委及《作物学报》杂志的副主编。孙传清教授长期从事水稻遗传资源研究,克隆了多个控制水稻产量、株型、穗型、适应性、抗逆性、养分高效利用等性状的重要基因,揭示了水稻驯化过程中,落粒性、株型、穗型、芒性等性状改变及产量提高的分子机理,以通讯作者在Nat Genet、Genome Res、Nat Commun、Plant Cell、Mol Plant、Plant J等重要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0多篇。指导的博士生中有2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励,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人入选国家青年千人,2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图 3.孙传清教授展示讲座主题
讲座开始时。孙传清教授简短地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随后对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水稻驯化进行了简要介绍。孙传清教授先讲解了我国是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揭示了水稻驯化机理对弘扬稻作文化,提升育种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随后对比介绍了普通野生稻与亚洲栽培稻的区别,普通野生稻是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驯化过程中遗传多样性、形态、适应性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亚洲栽培稻比之普通野生稻更适宜栽培和收获。通过一系列图文,孙教授详细介绍了野生稻渗入系的构建过程,之后在分子水平上通过一系列图表科学严谨地介绍了株型改良、落粒性改变、芒性丧失、穗型变化以及在提高产量方面的分子机理。讲座期间,孙传清教授耐心细致地解答现场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让同学们对水稻驯化的故事有了更多的了解。
图4. 孙传清教授介绍水稻株型改良分子机理
最后,孙教授简单介绍了团队的全体工作人员以及近些年的成果,也表达了水稻作物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对水稻驯化有了了解后,也可以尽己所能加入到水稻研究中,培养出更优质的水稻,造福全人类!孙传清教授的整场讲座语言深入浅出,诙谐幽默又发人深思,赢得了在场老师与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图 5.现场师生积极参与提问互动环节
不知不觉中,这场宝贵的学术盛宴接近了尾声,老师和同学们都从中受益匪浅;同学们在这些前辈的引导下,将会不断汲取宝贵的知识与经验,并应用于今后的科学研究当中,在水稻驯化研究中获得更优质的水稻。至此,华南师范大学第十三届“勷勤论坛” 勷约名家之孙传清专场讲座在老师和同学们充满敬意与谢意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图 6.老师和主讲嘉宾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