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勷勤论坛”学术沙龙之“文法杯”辩论赛决赛顺利举行

撰稿人:孙航  审稿人:杨锐

 

11月8日晚,由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主办、法学院研究生会和文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第十三届“勷勤论坛”学术沙龙之“文法杯”研究生辩论大赛决赛在大学城校区文一栋模拟法庭成功举办。

法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杨锐老师、华南师范大学校辩论队前队长及广东大学生文艺杯最佳辩手吴迪华老师、华南农业大学校辩论队主力选手及第十二届华语网辩甲级联赛季军米鹤先生、广州大学辩论队教练及2017年华语世界杯辩论赛广州赛区亚军暨全程最佳辩手周挺先生。前华南师范大学校辩论队主力队员及2018年华语辩论世界杯广州赛区冠军张文健先生出席本次大赛并担任评委嘉宾。同样莅临本次比赛的嘉宾还有华南师范大学校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以及各兄弟学院的相关负责人。

1.png

本场比赛的辩题是“我们应不应该塑造抗疫工作者的‘英雄’形象”。辩论赛主席周雅捷宣读了此次辩论赛的规则,“文法杯”辩论赛正式开始。在开篇陈词、攻辩、自由辩论、结辩等环节,双方辩手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你来我往,据理力争。

2.png

正方辩手认为,“英雄形象”是指为了正义事业,出于自身的责任与勇气,承担巨大风险挺身而出的人。塑造抗疫工作者这一整体的“英雄”形象能产生正面效应,这样不仅能有利于抗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激励更多人加入到抗疫工作中,而且塑造英雄形象是对抗疫工作者的表彰,将无畏牺牲、勇往直前的抗疫精神冠以英雄的名义加以弘扬。

3.png

反方辩手则认为,每一位抗疫工作者都是英雄,不应塑造“英雄”这一标准,若将英雄标准化、模板化则会忽略抗疫工作者的本职工作,过于以“明星化”的炒作迎合公众,同时也会造成“道德绑架”的现象使部分默默付出的抗疫工作者的权益受到损害。

正反双方辩手相互间就各自观点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将比赛气氛推向高潮。而激烈的巅峰对决也感染了观众,大家聚精会神、热情高涨,赞叹声和掌声连连响起。

评委点评中,米鹤先生认为正方的观点符合大众认知,论述较为完整。同时反方所论证的“塑造形象”这两个词应联系在一起辩论而不应分开。 张文健先生对辩论中正反双方所举出的个例可以进一步深入,认为对于塑造英雄形象所带来的影响等角度可以进一步探讨。吴迪华老师认为双方需要抓住自身的攻击点,同时结合自身丰富的辩论经验,就双方各个环节的表现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并分享了自身的辩论技巧。杨锐老师提出反方可以提前展现自身有力的观点,优化提问方式。点明辩论中所提出的观点更大程度上需要说服评委和大众,指出有关辩手排兵布阵的问题。周挺先生认为站在反方的立场表达了自身的一些辩论想法,为反方论点着手处进行点评,举出了使论点更加丰富的论据。

4.png

观众提问环节:观赛同学就“英雄”使用了引号对其使用是否会造成消费化、娱乐化以及英雄本身为何要塑造等问题进行提问,嘉宾评委和双方辩手分别以其作为论点论据的可行性以及英雄作为人们构建形象的方向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

5.png

最后,主持人宣布本次辩论赛的结果:正方队伍获得一等奖,反方队伍获得二等奖,正方四辩王宇获得“最佳辩手”的称号,简雯琪等十位同学获得最佳征文奖。至此,第十三届“勷勤论坛”学术沙龙之“文法杯”研究生辩论大赛决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