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项目“岭南陈氏针法”进校园——“中医治未病与春季经络养生”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正值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为促进传统文化内涵建设和发展,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华南师范大学的弘扬与传承,进一步保护与传承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中医药“非遗”进校园活动, 2021年3月26日下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项目“岭南陈氏针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传统疗法中心主任陈秀华教授及其团队莅临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作题为“中医治未病与春季经络养生”的专题讲座,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听触体验盛宴。

针灸学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医学瑰宝。针灸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距今二千年多的历史;早在公元6世纪,中国的中医针灸便开始传播到国外。目前,针灸在欧、亚、拉、美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推广应用,为守护人类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2010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0年是中医针灸申遗十周年,同年12月18日“岭南陈氏针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名录。“岭南陈氏针法”是岭南针灸学术流派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进针快、痛感小、手法轻、得气快、补泻灵、针具细等特点。其中“飞针法”以无痛、无菌、快速、旋转为特点,穿透力强,已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技术研究”。代表性传承人陈秀华教授先后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二等奖、中医药传承高徒奖、中青年创新人才奖和李时珍医药创新奖等荣誉。这些奖项正是对“岭南陈氏针法”传承创新及应用推广的高度认可。

微信图片_20210327152138.jpg

图1 陈秀华教授作题为“中医治未病与春季经络养生”专题讲座

自2015年以来,陈秀华教授及其非遗传承团队积极开展岭南中医药和“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让岭南中医药文化走进校园,推动广府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先后在云南、南京、北京、上海、安徽、广西、湖南等8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及西藏藏医医学院、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等高等院校传播,先后走进广东省数十所高校、中小学、职业学校及幼儿园开展非遗学术讲座和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现场演示,互动答疑,近2万名师生见证了针灸神奇效果。陈秀华教授多次应邀在CCTV4《中华医药》、CCTV10《健康之路》、《百科探秘》、CCTV新闻频道和广州电视台《健康100FUN》等一系列深受群众好评的中医药科普专栏、电视节目传播中医药文化。通过传承非遗技法,传递健康理念,开拓师生视野,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岐黄薪火,弘扬中医国粹,传递健康理念,助力健康中国。

此次,陈秀华教授及其非遗传承团队莅临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首次深入研究生进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项目“岭南陈氏针法”的宣讲,为我校研究生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提供重要支持,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的积极响应,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体现。

微信图片_20210327152111.jpg

图2 安宁副院长对陈秀华教授及其团队的到来致谢 

本次讲座由研究生院安宁副院长主持,全校师生近百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伊始,研究生院安宁副院长概略介绍了陈秀华教授,并对陈秀华教授的到来致以诚挚欢迎。活动上,陈秀华教授先从“治未病”的具体内涵作为讲座的引入,向同学们介绍《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治未病”一词,在《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治未病”理念公诸于世。了解完“治未病”的内涵意蕴及其与经络养生的紧密关系后,陈秀华教授以体质辨识作为切入点,向同学们重点介绍了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淤血质、特禀质等九大体质的主要表现,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针灸、火罐、刮痧、刺血、敷贴、熏蒸、沐足等传统疗法,通过体质辨识开展传统干预和调理,实现“精准医疗”,体现了中医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的学术思想。

微信图片_20210327152117.jpg

图3 陈秀华教授在分享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与节气保健灸 

陈秀华教授表示,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期盼能通过本次中医药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让“天人合一”、“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传统医学理论在广大师生当中得到更好地传播。她希望将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强调素质提升与健康发展都应成为每一位学生的关注点。

微信图片_20210328151742.jpg

图4 师生观看广州电视台《健康100FUN》养生栏目陈秀华教授示范“拍胆经” 

此外,陈秀华教授现场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项目“岭南陈氏针法”,精湛的飞针技艺让在场师生感受到祖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神奇魅力。参加讲座的有俄罗斯硕士留学生和印度尼西亚博士留学生,其中一名博士还带着针灸铜人的模型前来听课。陈秀华教授用流利的英语跟两位留学生互动交流,通过亲身体验,两位留学生为陈秀华教授飞针绝技的神奇效果所折服,不到1分钟,腰背酸痛症状消失、视力模糊瞬间改善、双膝关节酸痛立马缓解,在场广大师生们情不自禁为“飞针”绝技而鼓掌喝彩!陈秀华教授还分享了春季养生的药膳茶饮和中药保健处方、春季养肝操等春季养生知识。

微信图片_20210327152122.jpg

图5 陈秀华教授用流利的英语跟心理学院印度尼西亚博士留学生现场答疑

微信图片_20210327152059.jpg 

图6 心理学院俄罗斯硕士留学生现场体验陈秀华教授的“飞针”绝技 

讲座得到广大师生们由衷的佩服与充分的肯定,讲座结束后,陈秀华教授及其团队还为部分师生提供义诊咨询和医疗服务,让校内师生亲身感受“岭南陈氏针法”的神奇功效,大家期待有更多的讲座和机会,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

通过此次学术讲座,我校研究生与教师代表近距离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掌握了更多健康知识的同时,也更加意识到保健养生的重要性。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大大激发了我校师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更加坚定了我校学生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的决心。研究生院安宁副院长表示,今后研究生院将开展更多相关活动,将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在我校发扬光大,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让更多师生积极参与到传承和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探究中来。

毛泽东主席针对中医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针灸是中医里面的精华之精华,要好好推广和研究,它将来的前途很广。从“中华瑰宝”到应对全球卫生挑战的“济世良方”,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创新”,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师生们零距离感受了中医药知识、中医药健康理念和养生保健方法,体验中了解岭南人文历史和中医药文化,点燃了师生们探究中医药的热情,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熏陶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思想情怀,值此活动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微信图片_20210327152049.jpg

图7 中医药非遗进校园、治未病养生讲座现场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