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与讲故事:社科论文写作中的两大难点 ——华南师范大学第十四届“勷勤论坛”主论坛之勷约名家专场

撰稿人:陈思妍  审稿人:陈世南

 

为帮助同学们更好了解社科论文写作基本要求和厘清写作难点,进一步提升写作能力,10月26日下午,由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主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第十四届“勷勤论坛”主论坛“选题与讲故事:社科论文写作中的两大难点”专题讲座于大学城校区文三栋第二演讲厅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刘军强教授主讲,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万晓宏教授主持,学院副院长杨爱平教授作为点评嘉宾,吸引了近300名师生到场听讲。

讲座伊始,主持人万晓宏教授怀着激动的心情做开场白,隆重介绍主讲人刘军强教授及各位嘉宾,并对本次讲座内容予以高度期待。本次讲座内容分为两部分。

图片1.png 

1 学院副院长万晓宏教授主持讲座

第一部分是选题。首先,刘教授认为问题是文章的引擎,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怎样提出一个好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因此,刘教授结合自身科研经验总结出的“三步提问法”进行解答。他认为,从问题本身出发,好的问题应当去发掘事物间的联系,并从机制、过程、结果三种变量关系中分析问题。为进一步加深理解,刘教授展示了文科和理科两种不同视角下看待同一研究问题的提问过程。他表示,提问题就像沙漏式写作,一个好的问题不能空泛,需要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炼出一个聚焦、具体的问题,能从广泛的收口到一个句号,也就是从大到小。同时,这个问题不能仅仅就事论事,它的解答需要再度跟重要、重大的问题关联起来,即从小到大。

图片2.png 

2 刘军强教授开始讲座

其次,刘教授指出,谜题是文章的救星。在进行拓展解说前,刘教授以两种凳子的高低为例,提出“为什么酒吧的凳子比我们平时坐的凳子高出很多?”的问题。这个有趣的问题引发了同学们多样的思考和猜想,讲座的氛围顿时高涨。随后,刘教授引用电影《永不妥协》中的一句话,生动形象地总结出“文章的救星在于发现有趣的事实”这一结论。

再次,刘教授提出“变量是思考的支点”这一观点。一个变量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它们之间就形成了共变关系。那么,该怎样理解这种共变关系呢?刘教授引用赵本山的小品《卖拐》中的经典台词“我就纳闷了,同样是生活在一起的两口子,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进行解答疑惑。他强调比较在变量中的重要性,由此启发同学们要用变量思维来考察问题。

图片3.png 

3 全体师生认真聆听讲座

第二部分是讲故事。如何讲好故事呢?刘教授引用了小说、图书、电影等例子来解释怎样讲故事,并用马奇故事的三个原则,即激起兴趣、易于理解和足够可信来证明好故事应该是什么样的,进而增强了同学们对“故事”的理解。

图片4.png 

4 刘军强教授分享“好故事”

在师生交流互动环节,老师和同学们畅所欲言,提出了大量概念上的创造是学术上的创新抑或是泛滥等问题。刘教授就本次讲座的主题和内容,围绕例子提出“好的概念可遇不可求,概念间的相互竞争构成了概念自身的成长模式”的观点进行解答,使同学们对问题、概念和选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图片5.png 

5 观众提问

图片6.png 

6 观众提问

图片7.png 

7 观众提问

图片8.png 

8 观众提问

讲座最后,学院副院长杨爱平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与点评。他表示刘教授的讲座内容详实、讲授精彩、针对性很强,大家要努力学习,向刘教授这样的优秀学者看齐。同时,他倡导大家要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并强调模仿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刘教授用深厚渊博的学识、透彻细致的讲解以及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给在场的听众呈现了一场非常精彩的学术盛宴,听众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同时,此次讲座不仅开拓了同学们社科论文写作的视野,而且丰富了写作素材和提升了讲故事的能力。

图片9.png 

9 杨爱平教授进行总结

图片10.png 

10 刘教授与讲座嘉宾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