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陈欣媛、蒋羽 审稿人:杨锐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一周年之际,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法治建设长期探索中形成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我们身为研究生的责任与义务。由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主办、法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此次知识竞赛,旨在帮助全体研究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成为新时代新青年打下理论坚实基础。
本次知识竞赛采用系列赛模式,即“初赛+决赛”,均设置了三个环节:必答题、风险题、抢答题。初赛由全体研究生自由组队报名,最终报名时间最先的12支队伍(48名选手)成为本次知识竞赛的初赛选手。
初赛阶段
2021年11月4日下午14:30,初赛在大学城校区教学楼5栋508进行。通过赛前抽签将12支队伍分为A和B两组,A、B组内各6支队伍进行组内竞争,组内比赛积分前2的两支队伍即可晋级决赛。
首先进行的是A组的比赛。各组选手聚精会神、灵活应变,以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出色的现场表现为自己的队伍赢下每一个关键分,充分展现了各位参赛选手深厚的政治理论素养、扎实的法律知识功底和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必答题环节,各位选手小心翼翼、依次作答,各队的比分不相上下;抢答题环节,各支队伍思维敏捷,抢答迅速,你追我赶,现场气氛紧张而又热烈;风险题环节,选手们商量对策,勇于挑战。冒险的队伍选择答题,放手一搏,绝地反击。保守的队伍选择静观场面,沉着冷静,稳扎稳打。
A组比赛十分激烈,各组选手都拼尽全力,旗鼓相当,最后出现来自文学院的“210队”与来自法学院的“守法狂徒队”并列同分,在附加赛中两组选手加赛抢答题一道,眼疾手快的“210队”最终抢到答题权并成功拿下晋级决赛的席位,与来自法学院的“法学队”一起会师决赛。
B组比赛同样不分上下,最终来自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哲社小队”和来自法学院的“良好市民队”齐齐拼入11月7号晚上的决赛。
决赛阶段
2021年11月7日晚,习近平法治思想知识竞赛决赛在大学城校区文一栋208会议室举行。根据学校的最新疫情防控指示,在比赛前,法学院研究生会工作人员积极响应并作出防疫预案,比赛现场仅安排参赛队伍进行较量,同时提供线上腾讯会议平台进行现场直播,为关注本次竞赛的全体老师和同学创造良好的观赛效果。
(决赛开场主持人介绍规则)
初赛晋级的四支队伍分别是来自法学院的“法学队”与“良好市民队”、来自文学院的“210队”以及来自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哲社小队”。由于当晚“210队”选手赛前因故放弃参赛,本次决赛启用预案,改用三支队伍进行“循环赛制”,即由三支队伍抽签决定出场顺序,确定由哲社小队pk良好市民队,良好市民队pk法学队,法学队pk哲社小队,最后三场总积分进行排名。
一开场,“哲社小队”在必答题环节稳扎稳打,“良好市民队”的选手也是气定神闲地应对。随着两队风险题、抢答题环节激烈交锋的结束,双方比方不相上下,但这只是开始,精彩表现陆续呈现。
(“哲社小队”正在详细作答)
已经在场下观战一局的“法学队”一上场便冲劲十足,必答题环节所有题目得分稳稳收入囊中,到了风险题更是胸有成竹,成功拿下风险题的20分。抢答题环节“法学队”依然乘胜追击,频频抢下答题权并准确给出答案,早早锁定这一局的胜利。
(“法学队”正在认真审题)
随着“良好市民队”完成他们本次比赛的最后一局比拼,比赛也来到了悬念一局——法学院pk哲社小队。一边是法律功底扎实的法学院代表队,一边是理论知识深厚的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代表队,双方参赛队员都燃起了“决一胜负”的斗志。果然,必答题环节“法学队”收获满分,“哲社小队”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双方必答题和风险题环节并没有拉开分差,到了抢答题环节,所谓遇强则强,两支队伍拼尽全力把握每一个答题权。
(“良好市民队”正在仔细思考)
最后,经过现场工作人员核分,以每支队伍积分计算总成绩,“法学队”斩获本次竞赛桂冠,“良好市民队”与“哲社小队”分获亚军和季军。
此次习近平法治思想知识竞赛,丰富了法治思想学习教育的载体和形式,进一步提升了学习效果。参赛选手纷纷表示,通过这次知识竞赛,进一步加深了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接下来要以实际行动做到习思想,守法律,践初心。再次感谢各位参赛选手为我们送上的精彩对决,我们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