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第5-8期南粤政治学讲坛暨政治学社第21-24期理想国大讲堂:徐湘林教授系列讲座交流

撰稿人:张天乐  审稿人:阮思余

 

为了开阔学术视野,拓宽研究视域,增进大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学术认知,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特邀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徐湘林教授到我校开展系列学术讲座交流活动,即南粤政治学讲坛第五至第八期暨政治学社第二十一期至第二十四期“理想国大讲堂”。徐湘林教授围绕中国政治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地方治理、督查体制、学术研究能力等四个专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学术分享与思想交流。本次活动线下线上同步进行,五十多个学校师生,千余人次参加了本次学术分享与交流。

11月17日下午,徐湘林教授为我校进行第5期南粤政治学讲坛暨政治学社第21期“中国政治研究的议题、理论与方法”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倪星教授主持,副院长万晓宏教授、副院长杨爱平教授等老师出席此次讲座。

 

1.jpg


图1 倪星教授主持讲座

首先,徐教授以政治研究的传统与学科化、科学化的相关介绍作为开场白,让同学们了解政治学学科化和科学化的发展历程,从而为接下来议题设置的讲解奠定基础。徐教授主要介绍了比较政治学的议题设置,比较政治学以民主化研究为主导范式,并提出了民主化范式的五大核心假设,如任何专制政体崩溃必然会向民主政体转型,民主化被视为几个阶段依次发生的连续过程等等,并以民主政体是民主化的终极目标为五大假设的价值硬核。在发展过程中,比较政治的知识体系遇到了重大的经验挑战,产生了民主崩溃、民主质量等问题,反映出民主化进程中的政治秩序问题,由此引出民主化所面临的理论困境。

2.jpg

图2 徐湘林教授开始讲座

通过第一部分对比较政治学的学习可知,其遇到了政治秩序的理论困境,要突破这种理论范式的局限,就必须把民主化的问题纳入到国家治理的分析框架中。在国家治理方面,强调理论借鉴与本土化的关系。徐教授认为,中国政治研究应该是中国的问题,虽然中国的情景,比如穿西服、喝咖啡等生活习惯日益受到西方影响,但社会的内在运行和互动自始至终依然是中国的,我们不应该把西方与中国对立起来,应重视交流而不是冲突。

在研究方法上徐教授从内部取向和比较视野的角度出发,认为应将研究注意力集中在中国社会内部因素,而不是放在外部因素上,并主张以科学研究范式、多元的理论范式和跨范式来研究,结合国家治理理论来研究中国政治的相关问题。

3.jpg

图3 全体师生认真倾听徐教授讲座

在交流互动环节,老师和同学们畅所欲言,提出了中国本土价值观念、田野政治学派的建构以及国家治理视角下的社会关系等相关问题,徐教授从田野调查、本土关怀等角度为老师和同学们一一解答,解开了同学们心中的疑惑,加深了对中国政治研究的理解。

4.jpg

图4 现场观众提问

 

5.jpg

图5 龙君伟教授提问

讲座最后,倪星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和点评,他高度肯定了徐湘林教授关于中国政治研究中“民主化问题必须纳入到国家治理框架中分析”的观点和见解,只有这样中国的公共管理学在新时代的发展下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代表全体师生向徐教授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6.jpg

图6 徐教授与讲座嘉宾合影留念

11月18日上午,徐湘林教授为我校展开第6期南粤政治学讲坛暨政治学社第22期题为“地方治理中的科层制与政治动员”的学术讲座,徐教授从中层理论的层面来对当代中国问题进行研究。此次讲座由王金红教授主持,副院长万晓宏教授、副院长杨爱平教授、倪星教授、阮思余副教授等老师出席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徐教授先表明了自己的研究出发点让大家一目了然,说明在地方治理中为什么要用科层制和政治动员两个概念。徐教授开宗明义的谈到对地方治理应该给予关注,基层的管理不是单一职能部门的管理,是综合性管理,地方官员要考虑的是政治问题。本场讲座徐教授从国家治理结构的视角来探讨中国地方治理中的官僚制问题,并通过观察分析官僚科层制和政治动员在中国地方政府治理中运行的案例,进一步讨论政党政治动员在国家基础权力中扮演的重要作用和可能的困境。

7.jpg

图7徐湘林教授做讲座分享

其次,徐湘林教授指出如何在保持基本政治制度不变的条件下,既实现经济上的重大飞跃,又维持政治社会的基本稳定是中国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据此他从历史转型危机的角度提出国家治理应包括三个基本的目的,即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他认为国家治理是在变化环境中不断追求的一种过程而非一种状态,同时采用太极图像形象展示出在国家治理视角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均衡。

再次,徐湘林教授对我国的行政结构进行解剖,指出条块结构是中国行政结构中的典型特征。在组织架构上表现为:1、“块”,即纵向层级化;2、“条”,即横向部门化。条块结合的结果形成了我国“上下对口、左右对齐”的机构设置,以及层级间职权、职能高度一致的“职责同构”模式。他强调,地方政府公共治理中的科层制与政治动员需要 把地方政府放到我国整体的行政结构中去看。徐教授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从顺德、宁波和台州三地的具体案例出发对“条块结构”带来的现实矛盾进行了具体讲解。徐教授认为在这样的政府管理体制下,地方治理遇到的最大阻碍是地方政府内部的官僚机构,要突破这种体制性的利益保护主义,地方政府锐意改革的领导人必须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获取更多政治资源,采取灵活策略手段,真正推动落实地方治理的政策目标。他指出,官员的主观能动性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公共治理的比较好的、重要的要素,要给予官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8.jpg

图8 师生认真倾听讲座

最后,徐湘林教授指出,当代中国国家政权所拥有的基础性权力,不仅来源于官僚科层制,而且还受益于另一种权力技术即政治动员的运用。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当今,地方治理中遇到大量固有矛盾和新矛盾,政治动员这一传统技术被激活,但需要警惕政治动员这一技术不能被滥用,需要被科层制制约。政治动员和科层制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有利于实现我国公共治理的现代化和治理水平的提高。

在互动交流环节,王金红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及评议。他高度认同徐教授对地方治理中的官僚制和政治动员中观点和见解,并谈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同时代表全体师生向徐湘林教授的本场讲座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9.jpg

图9 王金红教授进行总结及评议

11月18日下午,徐湘林教授为我校进行第37期南粤讲坛暨政治学社第23期“新时期督查体制与国家治理”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副院长万晓宏教授主持,颜海娜教授、阮思余副教授等老师作为嘉宾出席此次讲座。

10.png

图10 师生认真倾听徐湘林教授讲座

首先,徐教授介绍到当前的督查机制已经逐步嵌入国家治理体系,成为新时期深化改革、从严治党、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组织手段。但是,督查体制也出现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留痕轻实际等许多问题,这为接下来的讲解奠定基础。随后徐教授介绍了中央督促落实督查工作的文件以及督查工作的研究近况,认为督查整体研究仍然存在进展缓慢,学术规范较弱等问题。

11.jpg

图11 徐湘林教授进行讲座

通过第一部分的总体介绍,徐教授让大家对督查体制的发展以及现状有了大致的了解。随后徐教授分别从行政学和行政法学视角、新公共管理与绩效评估视角、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这三个视角分析了督查体制并分析了各个视角的特点和不足,以及理论与现实的差距。

最后,徐教授认为督查体制作为党的政治动员体制的一环,必须由党来总体领导和负责,由党对督查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同时将督查机制逐步嵌入国家治理体系,这也或将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项制度性安排。对于督查的理论和运行方面存在的,如何在理论层面上定位行政督查的法治化和党的督查工作的统领作用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统筹规划督查工作的各项内容等问题,徐教授认为应该处理好地方治理的结构性稳定与体制性变革的均衡,并完善督查考核问责制度,实现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良性互动。

12.jpg

图12 现场嘉宾进行提问

在交流提问环节,徐教授回答了老师和同学们对于督查、督察、督办、稽查等几个概念的疑惑,并认为应该切实加强被督查者的权利保障,保障被督察者合理合法的申辩权,与此同时也要处理好权利保障和督查的迫切性的之间的矛盾,解开了老师同学们心中的疑惑,加深了师生们对中国督查体制理解。

最后,我校副院长万晓宏教授做了总结和点评,他高度肯定了徐教授宏观微观结合;历史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徐教授的学术研究很严谨规范,演讲风格也十分敬业,这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并代表全体师生向徐教授莅临我校讲学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13.jpg

图13 徐教授与嘉宾合照留念 

为了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政治学学术研究能力,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吸收消化徐湘林教授于11月17日——11月18日在我校进行的前三场讲座的内容,11月19日上午,我校举办了第8期南粤政治学讲坛暨政治学社第24期“学术研究方法与能力提升座谈会”圆桌论坛。本次圆桌论坛由杨和焰副教授主持,徐湘林教授、王金红教授、倪星教授和阮思余副教授等老师出席本次论坛,政治学一级学科和其他专业研究生参与本次论坛。

整场论坛气氛活跃,我校师生积极踊跃向徐湘林教授提问,徐湘林教授谦逊耐心的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论坛分为“热场提问”、“自由提问”和“总结陈词”三个部分。

14.jpg

图14 全体师生认真倾听徐湘林教授发言

论坛“热场提问”部分。主持人杨和焰副教授对徐湘林教授来我校讲学表示由衷的感谢,非常感谢徐教授这两天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丰盛的学术大餐。之后杨教授向徐教授提出了一个较为生活化的问题作为本次论坛的“热场”,杨教授问徐教授:“徐教授保持健康身体的秘诀是什么?您现在健康的身体和研究政治学有没有因果逻辑关系?”徐教授先是讨论了“什么是政治学”,之后基于政治学“是解决问题的学问”这一特点认为研究政治学让人知道政策是怎么制定的,进而诙谐幽默的指出,当你知道了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的难度,就不会抱怨,内心就会很坦然,身体自然就会健康。

15.jpg

图15 杨和焰副教授提问

论坛“自由提问”部分。我校师生提问十分热情,由于时间有限,论坛限定三位老师和三位学生向徐教授提问。

第一位提问的是杨和焰副教授,杨教授问:“北京大学和您是如何培养硕博研究生的?”徐教授认为,北京大学因为有悠久光辉的历史和很多被称作为“优秀”的老师,所以吸引了全国最优秀的学生到北大进行培养。北大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北大的成就关键还是在学生。

16.jpg

图16 徐湘林教授回答师生提问

第二位提问的是王金红教授,王教授问:“徐教授的海外求学经历给您的学术生涯带来了什么收获和影响?”徐教授先是简单分享了他的海外求学缘由和经历,之后分享了三点海外求学给他的收获:第一,要有目的的读书;第二,一定要找一个好导师;第三,要有科学思维,尤其要有批判性思维。

17.jpg

图17 王金红教授提问

第三位提问的是倪星教授,倪教授问:“政治学目前面临着一些艰难的情况,中国政治学未来有怎样的发展方向呢?”徐教授首先对政治学当下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简单分析,之后徐教授认为中国政治学的未来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保留政治学的队伍;第二,保持学科的独立性;第三,要提高政治学学科的门槛。

18.jpg

图18 倪星教授提问

接下来我校三位硕士研究生针对徐教授在11月17日——11月18日进行的系列讲座的内容,向徐教授提出了五个专业且深刻的问题,徐教授都一一详细的作出了回应。

19.jpg

图19 现场同学提问

论坛“总结陈词”部分。首先主持人杨和焰副教授再次对徐湘林教授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感谢,认为今天上午的论坛交流很贴和实际,是我校师生的一次很珍贵的经历。之后王金红教授对徐教授11月17日——11月19日这三天的系列讲座进行了总结和点评,王教授表示这三天的系列讲座我校全体师生都很受启发,收获颇丰,徐教授这三天的系列讲座中提出的问题以及理论方向,我校师生从中可以找到继续研究的好问题和好理论,徐教授今天关于自己留学经验的分享启发我校硕博研究生的教学培养要在一级学科的大框架下打破二级学科的壁垒。最后政治与行政学系主任阮思余副教授做总结陈词,阮教授再次感谢徐教授这三天给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讲座,认为徐教授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第一,始终坚持学术规范;第二,注重学术的声誉,追求学术的品质。

最后,本次圆桌论坛暨11月17日——11月19日徐湘林教授系列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正式落下帷幕。

20.jpg

图20 徐湘林教授与我校师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