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学术英才,筑科研之基——化学学院优秀研究生学术交流会

撰稿人:李焯华  审稿人:莫丹  摄影人:林裕源


为增强研究生学术知识交流,加强跨学院和跨学科忧秀研究生学术经验交流,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举办第二届研究生学术论坛,通过搭建科研交叉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帮助研究生开拓科研视野,启发科学思锥,在科研中清动中积极创新。

化学学院第二届研究生学术论坛第三期活动优秀研究生学术交流会20211120日在大学城理一栋401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期活动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了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郭兰鹏、崔梦琪和杨婷娇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经验分享。本次学术论坛吸引了100多名化学学院和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的研究生参与活动。

1.png

第一位主讲嘉宾是崔梦琪同学,主讲题目是:基于低成本、高效、稳定的有机太阳电池阴极界面材料研究及面对科研中的艰难时刻。她首先从太阳能电池的优点、器件结构、工作机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几方面介绍太阳能电池阴极界面材料工作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创新点。接着,她分享了两篇她发表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该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及科研思路。随后,她通过自身的经历,分享了如何渡过科研中的艰难时刻,特别强调了在科研路上遇到挫折时应该坚持,努力克服困难。最后,她分析了影响科研成败的四大因素:环境、投入、能力和运气。崔梦琪同学鼓励同学们坚信科研的漫漫长路虽然遍布荆棘,但是黎明前最是黑暗,以乐观和积极的心态面对艰难,就能渡过难关。

2.jpg 

崔梦琪同学分享有机太阳电池阴极界面材料研究

第二位主讲嘉宾是杨婷娇同学,主讲题目是:热致变色胆甾型液晶微胶囊研究介绍及科研中关于成长的经验分享。她通过对比传统涂层的特点介绍了生产生活中对智能涂层的需求,并引出具有纤维素纳米晶体和三聚氰胺树脂混合壳的热致变色胆甾型液晶微胶囊用作温度响应智能涂层课题。接着,她从温度响应液晶微胶囊变色涂层的制备、表征及实际应用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同时,她认为科研路不会一帆风顺,难免遇到各种挫折,但在经历挫折后要有成长,并结合她自身的经历说明持续学习对科研能力成长的重要性: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杨婷姣同学分享的胆甾相液晶的应用,展示了光学领域的前沿知识和研究进展,对于材料性能改进的研究思路值得化学专业借鉴,为同学们带来跨学科研究结合的新思考和新启发。

3.jpg 

2 杨婷娇同学介绍热致变色胆甾型液晶微胶囊研究

第三位主讲嘉宾是郭兰鹏同学,主讲题目是:气体传感器介绍及竞赛经验分享。他首先从定义、分类、应用及面临的挑战对气体传感器进行简单介绍,并提出:开发检测限(LOD)低的室温传感材料是传感器实际应用的关键这一观点。接着,他就自己参加竞赛的参赛作品:超灵敏家用甲醛/氨气双通道智能室温气体传感器进行介绍,他从甲醛及氨气的危害分析痕量甲醛、氨气检测的重要意义,同时展示了甲醛/氨气气体传感器的设计制备与性能测试,具有优于商用传感器的更低检出限和更小的误差。接着,他就竞赛经验进行分享,包括:1.理清自己的逻辑思路;2.参加合适的竞赛;3.获得导师的同意;4.有靠谱的团队。同时,他建议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如每年例行举办的比赛,学院通知,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等获取竞赛信息,并充分做好参加竞赛的准备工作,例如确定项目名称并撰写申报书、准备参赛视频、作品简介、PPT、演讲稿及路演展板,反复打磨准备工作,讲好关于作品的故事等。最后,他鼓励同学们沉心积累知识,遇到困难坚持克服,不断在科研路上增长自信。郭兰鹏同学不仅介绍了气体传感器的相关知识,还分享了竞赛信息以及兼顾科研与竞赛的技巧,为同学们处理科研、学习与竞赛的关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4.jpg

3 郭兰鹏同学介绍气体传感器及竞赛经验分享

5.jpg 

4 论坛嘉宾和工作人员合影

本次论坛活动展示了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研究生的学术风采,通过多学科和研究方向的交流和经验分享,为化学学院研究生跨学院和跨学科学术交流和合作搭建了平台,不仅增长了同学们的学术知识,还开拓了科研视野,使同学们深刻了解科研路上坚持和成长的要义,为未来的科研生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