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佘双好教授应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主讲“唯实大讲坛”第6讲

撰稿人:刘宇凌  摄影人:李立鸿  审稿人:董海军

 

图片 1.png 

6月2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于文科楼335会议室参与了由本院主办的“唯实大讲坛”第6讲: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本次讲座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佘双好教授主讲,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关锋教授主持点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教授出席讲座,共计50余人参与了本次讲座。

图片 4.png 

讲座伊始,佘双好教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和历史进行了概括介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是随着新中国的产生与发展而不断演进的。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的历程对当前新时代、新征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佘双好教授将中国共产党对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的历程划分为“开天辟地打地基”“改天换地定大局”“翻天覆地走新路”“惊天动地创伟业”四个时期。首先,佘双好教授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归纳为“开天辟地打地基”阶段。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对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与宣传军队思想教育联系在一起的,同时受到了苏联的影响,在延安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佘教授指出,这一阶段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宣传性、革命性策略性的特点,同时存在未分化、局部性突击性的局限。总体上看,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系统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准备。

其次,佘双好教授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归纳为“改天换地定大局”阶段。佘双好教授认为,在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面向全体人民,这是符合当时的经济政治情况和现实要求的,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的新起点。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性探索,构建了全员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奠定了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阶段呈现出权威性、全面性动员性的特点,但也存在单向性、强制性政治性的问题。

接着,佘双好教授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归纳为“翻天覆地走新路”阶段。佘教授指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性、复杂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日益复杂的环境。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道路,呈现出双向性、专业性和规范性的特点,同时,也出现了领域化、部门化和相对主义等问题。但总体上讲,在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吸取了经验教训,巩固了历史成果,构建了科学化、专业化制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接下来,佘双好教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形势,将当前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归纳为惊天动地创伟业”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全局性的战略位置,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为全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成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佘教授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讲话进行研讨,总结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呈现出整体性、主导性融通性的特点,走向了整体全局、主导主体、综合多样、融会贯通、制度法治全员专业的发展道路。
     最后,佘双好教授在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顶天立地做思政”的六点希望,即要建立“整体性与全覆盖”“主导性与主体性”“科学性与艺术性”“多样性与差异性”“全员化与专家化”“融入式、嵌入式、渗透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佘教授指出,要推动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就要学会调动大家一起做,推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图片 5.png 

关锋教授认为本次讲座的主题颇具深意,佘双好教授本人便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百年历程,尤其是后四十年的亲历者、参与者,还是积极建设者,更是贡献者,因而具有独到的个人见解与深厚的理论基础。在讲座分享过程中,佘双好教授更是做到了精到概括、精细分析、精辟评价”,点面结合、史论结合,不仅开阔了学生们的理论视野,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认同感与责任感。

图片 7.png 

佘双好教授以其个人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功底向同学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引导同学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的未来发展和探索方向进行深入的思考,令广大师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