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简介
广西民族大学坐落于南宁市风景秀丽的相思湖畔,校园环境幽美静谧,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人文氛围深厚浓郁,具有鲜明的壮乡民族特色和东南亚异域风情,学校入选《环球人文地理》中国九所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大学之一。广西民族大学创办于1952年,原为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年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
广西民族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组建于2019年6月,其最早的前身为原广西民族学院数学专修科。原广西民族学院数学专修科设立与1960年,1972年成立数理化系,1978年成立数学系,1998年成立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2003年7月成立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11年成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年6月,成立广西民族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66人:具有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26人,中级职称3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61人,其中,有博士学位19人。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 21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人,广西“八桂学者”1人,广西高校首届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人。学院现有在校生1617人(本科生1473人,硕士研究生144人)。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包含人工智能及应用、图像处理与智能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和大数据及应用等4个方向;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全日制本科开办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6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学院的老牌专业,开设于1998年,2006年获批学术型硕士学位授点。该专业为社会培养本科毕业生1500余人,培养硕士毕业生100余人,考上博士研究生15人。该专业本科生历年就业率均为96%以上,研究生就业率均为100%。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为学院的新兴专业,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首次招收本科生。学院拥有两栋近9000平米的实验大楼。有厅局级以上重点科研实验室2个——广西混杂计算与集成电路设计分析重点实验室和广西高校复杂系统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有广西计算机基础课实验室教学中心、教育厅计算机与通信虚拟仿真中心; 校级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嵌入式技术实验室、物联网技术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单片机原理实验室、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实验室、软件综合实训室、程序设计实验室等近30个本科专业实验室。近5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资助总经费22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4项。发表科研论文270篇,被SCI收录70篇,EI收录85篇,中文核心60篇,出版专著、教材7部。软件著作权授权25项,发明专利授权20项,新型实用专利授权20项。
学院将秉承广西民族大学“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以面向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为广西及全国经济建设和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招聘计划
广西民族大学人工智能学院2022年专任教师招聘需求信息表(见附件)
引进条件及待遇:
第一、二层次人才
面议
第三层次人才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获奖者(排名第2)、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奖者(排名第1)、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1)、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奖者(第一完成人)以及相当于省部级层次人才。
安家费:80-120万元,科研启动费:50-120万元
第四层次人才
达到如下条件之一: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获奖者(排名前3)、一等奖获奖者(排名前2)、二等奖获奖者以及成果满足条件者。
安家费:50-70万元,科研启动费:30-60万元
第五层次人才
成果符合学校认定条件者。
安家费:30-40万元,科研启动费:20-40万元
第六、七层次人才
条件:年龄40周岁以下且为学校紧缺急需博士或教授。
安家费:10-30万元,科研启动费:4-20万元
以上各层次人才提供过渡房或住房补贴(1000元/月以上),第五层次及以上人才安排配偶工作。
学校设立高层次人才津贴专项经费,入职后层次有提升的人才可享受每月一定数额的人才津贴。
诚挚邀请各类人才加入广西民族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请应聘者将简历投递至邮箱:870751913@qq.com,联系人及电话:唐老师,0771-3260269。
广西民族大学2022年度公开招聘岗位信息表(拟分配指标-博士或副高岗位)-人工智能学院.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