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砺儒茶座“法学启蒙:推开法律之门”学术品牌活动顺利开展

撰稿人:宋婕  审核人:杨锐

 

由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主办、法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以“法学启蒙:推开法律之门”为主题的“砺儒茶座”学术品牌活动在文一栋法学院208会议室圆满举办。法学院李斯特副教授应邀出席,与同学们畅谈自己的求学经历以及生活感悟。

 

活动现场2

茶座伊始,李斯特老师首先讲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和法学启蒙故事,一段段故事精彩生动,在场的同学们不禁动容。回想起刚进入法律系时,老师直言自己与绝大多数同学一样,也在本科期间对未来充满迷茫,以至于走了很多弯路,希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诫同学们:一、要有韧劲,不要被环境所影响。不论何时何地,不要被周围环境影响,做到心怀坦荡才是最重要的事,人要时刻谨记自己想要做什么,想要做成什么事情。二、立场很重要。由于职业、利益等因素的影响,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看待事情的方式和问题也不同。我们要学会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从中体会其中的道理,不仅会让自己更容易发现问题所在,而且有助于树立自己的目标并坚持去做一些事情。三、多读好书。读好书既要博览群书,也要学会鉴别、学会选择,为此,李斯特老师建议同学们:1.要早读经典、读原著,如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选集等。2.可以多阅读法律实务类书籍,如《法律适用》《人民司法》《中国审判》等核心期刊或是杂志上刊载的文章。3.建议多看一些非虚构类的书籍,通过阅读这类以旁观者视角写作的书籍,既可以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同时对法律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

02d69081281137f923009eaaa048290

与此同时,李斯特老师还对比了自己读书时和目前自己担任大学教师时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的差别,现在的同学们所处的时代,书籍的载体形式多样,资源获得便利,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好网络资源,多听讲座,从而能够及时了解和获取前沿问题。

李斯特老师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告诉我们,要注重拓宽知识面。一方面,多交友,从老师、朋友处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可以把路走远,正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另一方面,可以学习交叉学科,涉猎如人工智能、脑神经科学等自然科学类书籍、人物传记、纪录片等,在培养自己兴趣的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思考法律问题。谈及论文选题与写作,李斯特老师也分享了一些建议:首先,要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材料,多积累,耐着性子读下来,慢慢消化,找到自己的思路;其次,选题要找实在的问题,并尝试去解答它,然后从中找到一个有一般有意义的理论问题,然后去解释它;最后,老师指出批判性的阅读和思考这对于从事何种法律职业具有重要性,可以多阅读大量的判决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随后,同学们依次分享自己首次接触或印象深刻的法律题材作品,就其中的法律有关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悟。李洛同学分享了徐昂《十二公民》。这部电影模拟了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十二个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像是一个社会的浓缩。他们以自己的经历发表着对案件的态度,用自己的价值观对案件进行“审判”。我们不曾得知真相到底是什么,但是如果没有8号陪审员的坚持,这个案件或许也得不到公正的处理。苏琳淳同学分享了杨仁寿《法学方法论》。在本书中,作者在引论当中举了一些著名案例作为例子,引出备受争论的法学的命题。比如他用诽韩案引出了对于概念法学的讨论,用威尼斯商人、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案例引出了恶法亦法和恶法非法的争论。作者对于诽韩案的一个思考,让我第一次感受到法学的魅力和价值所在,是在规范和事实之间来回审视,是去洞察一些幽微的存在,去把握一些平衡,法学真的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探索的空间。曾平同学分享了郑渊洁《皮皮鲁和419宗罪》。这是郑渊洁写的一本用来进行法律科普的童话书里面写了皮皮鲁和他的叔叔,一个检察官一起办的66个案子,这66个案件分别对应刑法的66个罪名,比如虐待罪、故意伤害罪、拐骗儿童罪。每个案子都是一个小故事而且这个小故事的叙述逻辑很像判决书,既有案情,也有刑法依据,还有最后的罪名认定。读完这本书,年幼的我意识到原来人可以通过法律这种方式去保护自己,去捍卫自己的权益

DSCF3396

活动现场6

最后,在交流互动环节,李斯特老师就同学们的提问给予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有同学就“如何甄别书籍”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李斯特老师建议多读优秀学者撰写的入门书,因为最权威的作者的入门书质量都比较高,如有余力可以多读点原著。针对“如何解决读完书籍后遗忘的问题”,李老师建议通过写读书笔记、书评等方式来加深记忆。在阅读时,可以在书籍上贴上一些标签,回头想阅读相应内容时也便于查找。

5d5154031fbd72e539fc3fc5ae16bd5

 

本次茶座的顺利举办不仅有助于同学们更加了解法学、对法学产生兴趣、增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与意识,而且有助于培养我校学生的学术思维与能力、加强不同学院之间的学术交流,进一步增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体会青年成长与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