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谢杨金 审稿人:黄浩成
近日,第十五届“勷勤论坛”学术沙龙之“励志笃行,见贤思齐”国奖经验分享交流会顺利举行!本活动由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先进光电子研究院、法学院、音乐学院研究生会共同承办。活动邀请了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辅导员、研究生会指导老师刘佳鑫、法学院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会指导老师黄浩成、校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林澎参加本次活动,曹肖亚担任主持人。
分享会邀请了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2020级光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唐奕凡师兄、法学院2020级法律(非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鲍俊良师兄、音乐学院2020级音乐与舞蹈学研究生肖诗琴师姐作为主讲嘉宾。三位本年度硕士研究生国奖获得者从各自经历出发,畅谈自己在研究生生涯中的经验和体会,进行学习科研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分享,并与同学们积极互动,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师兄师姐的“传经送宝”,有利于同学们开阔学术和实践视野,更好地做好自身的规划,大家收获满满,活动圆满成功。
首先,唐奕凡师兄主要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如何走上科研道路的故事,向大家分享了他在科研中起步的心态。唐师兄提到,在科研等领域,要有“去试试”的心态。“试试”是指要敢于尝试,也要多加尝试,不要在未开始之前就对各种活动进行心理评估而放弃参加活动。只要尝试了,即使哪怕是最后一名,也没有人会嘲笑;哪怕是最后一名,也拥有名次!
唐师兄在这里分享了他在入学不久参加挑战杯的故事,告诉大家,即使什么都不会,也要敢于去尝试,当同学们在不断试错的时候,就说明大家正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我们开始第一次之后,获得了经验之后再进行科研,就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同时,唐师兄还提到,“试试”更多的是在决定做某件事之后,要相信自己能够做好,要下定决心将事情做好!在最后,唐师兄还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前进道路上不忘初心,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
接着鲍俊良师兄主要从研究生期间的实践经历和在实践活动中收获的体会和感悟两个部分给同学们进行经验分享。
在第一部分,鲍师兄介绍了学校内部的各类赛事以及班委、助管和研究生会的工作,认为这些赛事和工作都能够很好地帮助同学们锻炼各项能力。师兄还重点向同学们介绍了三下乡活动,并且从亲身经历出发,为同学们具体分析了三下乡活动工作内容和优点。同时,鲍师兄还向同学们介绍了校内外各类志愿活动,给同学们分析了各类志愿活动的优缺点,并且给大家推荐了一些了解志愿活动的公众号。
而后,鲍师兄给同学们分享了三点感悟:1.行动是一切的开始。同学们可以从获得荣誉、锻炼能力、兴趣所在、规划和认识四个方面了解自己的动力所在,以动力推进行动;2.学会做选择。大量的实践、对自己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向他人多加请教都能够帮助同学们做好自己的选择;3.在做出选择之后,要戒骄戒躁,脚踏实地。
同时,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如何平衡学习与实践的时间,以及如何提高效率等方面的问题,鲍俊良师兄从多个方面给出自己的建议。首先,建议学生还是要以学习为主,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在学有余力的时候再去做实践活动,不能本末倒置。其次,鲍俊良师兄认为感情生活其实并不是与学习冲突对立的,和对象一起学习,还可以共同进步。最后,针对效率的问题,师兄则认为同时接到很多工作的时候,对这些任务要进行评估,分清轻重缓急,最直接的标准就是任务的DDL,DDL越近的任务优先程度就越高,并且还可以学会使用备忘录记录任务,提醒自己。分享的最后,鲍师兄祝愿各位同学都能够收获自己的精彩研途!
肖诗琴师姐主要从国奖是什么、国奖谁能拿、国奖怎么算这三个方面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肖师姐认为,国家奖学金不同于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奖是“家门口的国家级奖项”,需要在平时有长时间的付出与积累才有机会获得。其次,肖师姐还说国奖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是就业招聘的敲门砖。
关于国奖谁能拿的问题,肖师姐首先提到我们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个人有努力型与天赋型之分,不同类型的同学有不同的努力方向,比如努力型同学,可以向着全才的方向努力,天赋型同学,可以向着专才的方向努力。其次,肖师姐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音乐学院国家奖学金的评选标准,讲解了学硕和专硕的加分项的比重、基础分与重点分、各项分数加分的上限等内容。
最后,肖师姐讲解了音乐学院国家奖学金在学术、竞赛获奖、社会服务与实践三个方面分数的详细计算方法。
荣誉和成功的背后其实都离不开在自己的领域辛勤的耕耘、付出与沉淀。每朵花的花期不同,每个人深耕的领域也不一样,同学们前进在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道路,最重要的是:坚守本心,不忘初心,相信自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尺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点滴汇大海,风起上青云,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