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陈婧、王美娟
赵萍,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广东省数学学会中小学数学学会副会长,兼任中学数学研究杂志编委,华南师范大学首届专家工作室主持人。拟获2021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广东省百千万培养学员高中理科段理论导师,多位省名教师工作室理论导师,第十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广东省级展评活动评委,广东省多地市、广东省多所中学数学学科指导专家,华南师范大学对外合作办学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武汉市数学学科带头人,武昌区数学学科带头人,原华中师大一附中数学高级教师。曾发表多篇(部)论文论著。
数学科学学院存在着这样一种培养模式,在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也兼顾技能储备的培养,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持续发力。这种培养模式就是由硕士导师赵萍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并不断总结完善的“一生一优课”。
“一生一优课”是指每位教育硕士研究生能够根据中学数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或中学数学试题中的典型问题,独立完成“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一节优质的说课或说题、一节完整的示范课、一篇教学研究论文”,集理论、实践、研究于一体的培养模式。
这一培养模式是如何不断发展完善并最终确立的?实施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截止目前又有着哪些成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一生一优课”培养模式的提出者——数学科学学院教育硕士导师赵萍。一袭粉色碎花裙装点着年轻心态,一头温柔秀发透露着知性之美,一双高跟鞋踩出优雅与自信的气质,与其交谈有如沐春风之感,这就是记者与数学科学学院的赵萍老师初遇时的直观感受。可以说,赵萍是当之无愧的“女神”老师,过硬的专业素养使她凭实力“圈粉”。围绕着“一生一优课”,赵萍将数科教育硕士的培养思路娓娓道来。
“一生一优课”培养模式
“希望学生们一辈子都输出优质课”
2003年,当时赵萍还在华中师范大学带着教育硕士进行实习。极富洞察力的她总结发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显得比较单薄。从那时起,一个提高教育硕士知识与技能储备的培养模式便在赵萍心底深深扎根,此后漫长的时间里,这一饱含着赵萍殷切希望的培养模式不断发展完善并最终形成体系。
2012年左右,赵萍开始将这一培养模式真正付诸实践。她从每一届硕士中选一到两名学生,于6月份完成双向选择之后,为他们提供一些书目,同时布置一些中考、高考题,这样,学生们在进校之前就可以熟悉这些专业内容,为研一的学习打好基本功。
培养教育硕士,主要是为中学培养骨干型教师,因此,研究中学教材和考试真题就成为了必须经历的环节。“我们能感受到老师对于数学教育的热爱,她是真的在很用心地对待这件事,”赵萍的学生说,在专业素养的要求上,她对自己比对学生更加精益求精,“老师每年都坚持做中考、高考题,从真题中把握命题规律与导向,并将这些内容应用到实际教学实践中。”
如若有幸成为了赵萍的学生,在研一期间除了完成校内公共课程以外,她还会用八周时间,从教学设计、教学研读、模拟课堂、说课、说题以及命置考卷等方面培训他们的教学技能;研读初高中教材也是一项“必修课”,赵萍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到基础教育的全过程。经过一年多的教育教学培训,学生们需要在第二年11月、12月输出一节公开课,为之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积累经验。
到2014年左右,教育部开始提出“一师一优课”的理念,即一个老师需要输出一节优质课。这与赵萍对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设想不谋而合,在她眼中,一个教育硕士学生也要输出一节优质课,因此就产生了“一生一优课”的提法。
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秀湘也非常认同这种培养模式,教育硕士培养为中学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储备。他说:“‘一生一优课’推进了大学与中学的深度合作,是大学与中学交流的创新模式。”在他看来,这一培养模式切实解决了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中学教师来说,“一生一优课”的教学模式可以促使中学一线教师在同课异构中发现高校与中学在教学设计、教材处理等方面的差异,进而通过现场观摩学习提升理论水平;从高校人才培养角度看,研究生在磨课和模拟讲课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学习”,非常有利于提升学生教学技能和理论素养;此外,优质高中的校园开放日,或省、市、区中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活动日,往往有很多中学的教师参与课例观摩和点评,同课异构的形式让大学理论与中学教师的一线实践经验相碰撞,在双方交流反思中迸发出新的火花。
“一生一优课”培养模式的提出具有超前的预见性,赵萍对“一生”的内涵作了独特而深刻的解读:“我认为这个‘一生’包括了两层含义,一个是指‘每一个学生’,另外一个是指‘一个学生的一辈子’。”赵萍希望每个学生在两年学期课程完成以后,必须要输出一节优质课,不仅如此,她还对学生们予以厚望:“希望我的教育硕士能够一生一辈子输出来的都是优质课”。
“磨优质课会给你带来一生的宝贵财富”
目前,“一生一优课”已形成了系统化的操作模式,包括优课计划、优课设计、检查反思、展示改进“四个阶段”与启航工程、精选主题、教学设计、说课模拟、问题导构、反思评价、形成优课、成果展示等“八个步骤”。
经过“一生一优课”模式的培养,很多学生凭借着完善的知识储备与扎实的教学实践能力脱颖而出。郭泽琳就是一众优秀学子之一,今年毕业的她已作为人才引进回到家乡的中学教书。赵萍对她给予了高度评价:“泽林是一位专业能力非常优秀的同学,之前她在校期间,如果华附老师有事情需要请假,就会拜托她帮忙代课,当时她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在华附教学了。”
2020年11月,郭泽琳需要和顺德一所中学的老师做一节同课异构,课程主题是“椭圆的几何性质”。“同课异构”是教育学领域相关的一种专业技能实践,是指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从而用不同的教学风格、方法、策略呈现出来,“同课异构”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极好地面对面交流分享的平台。
为做好充足的准备,赵萍和郭泽琳从8月就开始了磨课。“当时我们好长一段时间都在微格教室,每一句话声音的高低、在什么地方间断这些细节,郭泽琳都用文字标了出来。”赵萍对此赞叹不已。在做教学设计之前,郭泽琳做了大量的文献阅读,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并且还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逆向教育设计’的新概念,这都让赵萍印象深刻。
而郭泽琳也很感激老师的悉心指导,她回忆:“赵老师非常负责任,当时一周时间里我有三四天都呆在微格教室,每一次老师都会到场,耐心听完我的‘半成品’。”从备课思路、大体环节设计到一些细枝末节,每一个阶段赵萍都全程跟进,督促郭泽琳反复试讲,帮助她反复修改,到最后一稿为止修改了十几遍。郭泽琳也在潜心贯注地做这件事,她说:“一节40分钟的课,经过我们的打磨之后,细致到每一句话都可以经得起反复斟酌和推敲。”
赵萍老师和她的学生们
长时间的磨课准备使得郭泽琳对讲稿内容非常熟悉,等到真正上台授课的那一刻,基本上每句话都印在了脑海里。但她评价道,那天可能是自己课程设计上的一次滑铁卢。先前预设的20分钟教学内容,这个班的学生只用了10分钟就完成了,郭泽琳意识到,这与当初预设的学情有不小出入,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比她预想的好太多。于是,长期跟随赵萍学习培养专业能力的郭泽琳在这时厚积薄发,临场发挥,转换提问方式,把后面的课堂内容转换成了另外一种形式,多给学生表达机会,将他们的思考呈现出来,最后效果比自己预想中的要好些,她说:“其实是老师的稳妥与自信给了我很大底气。”赵萍对此也较为满意:“这种调控和应变能力源于她平时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储备,也证明我们长时间的努力是没有白费的。”这件事让郭泽琳产生有了特别的感悟:“我们常说,老师要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其实,是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极大调动了老师的热情和激情。教学相长,大概也有这个层面的意思。”正如赵萍所说:“‘一生一优课’并不只是在磨这一节课,而是说磨优质课的过程会带给你一生宝贵的财富。”
“如今正是‘开花结果’的时候”
自“一生一优课”的培养理念正式提出至今已有七年多时间,经过赵萍及团队长期的不断努力,如今也收获了一定的成果,这无疑是对几年来赵萍全情投入的丰厚回馈。
“让我觉得最主要也是最有亮点的一个成果,就是我们按照‘一生一优课’的模式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教育硕士。”培养学生的重要性在赵萍心中永远是排在前列的。目前,“一生一优课”应用于数科院386名教育硕士的培养,近些年有580人次在各级各类数学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奖,比如国家级的全国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有14人次,省级比赛也有40人次以上。数据显示,数学科学学院75.2%的教育硕士在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地区就业,名校就业占比26.8%。
数学教育高级讨论班(第一排左数第六个为赵萍老师)
除了教育硕士的培养,这一培养模式也带动了教育硕士导师团队专业发展。数学科学学院在培养教育硕士时创新地使用了“三导师制”,而“一生一优课”的培养理念极大推动了学院层面导师人才队伍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法导师、学科导师、实践导师间的专业成长。“我们学院每周都会举办一次一线名师教育硕士论坛,请老师们共同打磨‘优课’,这已经成为学院的一大特色。”高校导师带领教育硕士深入城乡中小学校在一学期中达到3次,目前累计开展同课异构、课例研讨等活动516场,学科导师获教学相关奖项26人次,18名教育硕士导师受聘为中小学校兼职专家。
此外,“一生一优课”也加强了校际和地市宣传推广,有着显著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在做同课异构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了我们自己的教育硕士,同时也促进了整个广东乃至湖北、湖南、贵州教师的专业发展。”赵萍对目前“一生一优课”的影响力颇感欣慰。该理念的培养课程体系、实践路径以及校本教材均被华中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惠州学院等兄弟院校采纳,深圳、东莞等多地教研室和中小学对该模式和优课进行组织学习,河南中原名师也与我校师范生参与同课异构,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和区域中小学教学改革。“当时我们和东莞一中的老师做同课异构,那里的教研员至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打磨这节课,可以说,‘一生一优课’促进了近8万多名老师参与其中,也促进了他们的专业成长。”赵萍这样评价道。
数科院官网“一生一优课”专题网页
最后,赵萍及团队在这个过程中也收获了一系列“副产品”,产出了上百篇教学论文,为支持“一生一优课”的特色教学实践,数学科学学院官网特设了“一生一优课”专题网页并向全国推广,上线1个月累计点击超3万次,其他网站和公众号对内容进行了转载,甚至很多中学老师在这个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改进。
2021年8月,由赵萍主导推进的《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成果获得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其实,数学科学学院能有今天的成果,也得益于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赵萍这样谈到,包括举行具有学院特色的教育硕士论坛、教学教育高端论坛、请音乐学院教授来授课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率先提出三导师制等,都离不开学院教师的集体奋斗。
一生优课一生情,饱含着对硕士培养的殷切期待,赵萍希望自己能培养出真正热爱教师职业、具有敏锐的时代意识、既具智商也具情商、拥有创新能力和较强教科研能力的教育硕士。赵萍怀抱热忱全情投入数学教学研究,她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对数学教学的追求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