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周小鑫 审稿人:陈世南
面对“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的社会热潮,为帮助大家更好理解“编制”这一概念,同时回应社会现实,5月9日下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文三栋221学术报告厅举办“庆祝建校90周年”系列之南粤讲坛第65期“编制向何处去:中国式编制现代化的价值方位及实践进路”的讲座。本次讲座主讲嘉宾为徐刚教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万晓宏教授主持讲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强教授等数名老师和学生参加本次讲座。
讲座正式开始前,万晓宏教授对主讲人徐刚教授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表达对讲座的期待。随后,徐刚教授正式开讲,从编制的历史演进、价值定位、面临的现实问题、背后的原因、实践进路等方面进行讲座的分享。
1 万晓宏副院长介绍主讲人
首先,徐刚教授从古代编制演变到现代编制的过程中梳理我国“编制”的发展历程,提出中国式编制现代化的价值定位,“编制”不仅是实现政府治理的行政资源,也是推进政权建设的政治性资源,更是保障党的领导的执政资源,具有权威性、战略性、法治性、服务性。紧接着,徐教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当今社会出现的关于“编制”的现实问题,例如“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责”、“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编制即一切,一切为编制”等现象。同时,徐教授认为“编制”存在的现实问题来源于编制结构的分层化、编织功能的身份化、编制性质的特权化三方面的影响。最后,根据这些问题,徐教授提出推进中国式编制现代化的实践进路,一是杜绝编制分层,关注编制分类初衷,二是淡化编制身份,强调编制职位属性,三是摒弃编制异化,回归编制规划本原。
2 徐刚教授进行讲座
在提问交流环节,师生展开热烈交流。蔡灿新老师积极提问,编制统筹具体应该如何统筹?徐刚教授回应,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进行编制统筹的探索,例如提出“编制周转池”这一概念,但这一方面还在继续不断探索当中。张强教授认为,编制是身份社会的枢纽,如果我们能够把编制所粘附的利益打破,或许就能缓解现在编制面临的困境。此外,徐刚教授还呼吁同学们应该转变意识,对“编制”抱有更有理性的看法。
3 师生交流环节
本次讲座在徐刚教授细致的阐述和耐心解答中圆满结束,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感谢徐刚教授本次带来的精彩讲座,让大家对“编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师生间的互动也进一步引发大家对于“编制”新的思考。
4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