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举办第十六届“勷勤论坛”分论坛之诗歌翻译大赛

撰稿⼈:吴海盈 任佳  摄影:邓文婷  审稿⼈:黄乐 方晓湘 陈彦敏

诗歌翻译,是语言的摆渡,是相遇时互放的光芒。它不仅是一项人类跨文化艺术创造,而且是一项人类跨文化传播与交流活动。为推动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以及共享国内外诗歌之美,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研究生会于2023年10月16日至10月26日举办第六届研究生诗歌翻译(笔译)大赛。

根据本次诗歌翻译大赛的主题——“纵贯古今,诗‘译’传情”,初赛选取的诗歌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与Euripides的“No Title”。本次大赛受到了广大同学的喜爱和欢迎,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报名,最后大赛共收到了34份专业组初赛作品和105份非专业组初赛作品。按照统一严谨的评分标准,经专业评委的公正评选,本次大赛初赛共有6位专业组选手以及4位非专业组选手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决赛。

第六届诗歌翻译(笔译)大赛决赛于2023年10月26日晚18:30在文科楼716举行。决赛诗目为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与Rainer Maria Rilke的“Let This Darkness Be a Bell Tower”,本次决赛以“译文朗诵+解说”的形式展开,各位选手展示结束后为“现场答辩”环节,两位评委老师针对选手表现逐个给予点评指导。




1e7a890621fcaeb35e76c63b8d03e259

1 左1:周小玲老师;右1:傅琳凌老师

决赛当晚,进入决赛的10名选手饱含深情地朗读诗歌译文,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听觉盛宴。解说环节,选手们别具慧眼,分别对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和Rainer Maria Rilike的“Let This Darkness Be a Bell Tower”两首诗歌翻译作品进行了深入阐述,彰显了中西方优秀文学作品的深厚文化底蕴。台下观众聚精会神,对他们的精辟解读和深刻感悟赞赏有加,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b2fe59b769e0fdac76040b9e9b929d32

2 专业组选手展示




177181d3ff6c1d3b63cf790ddb777f17

3 非专业组选手展示

答辩环节,评委老师发表真知灼见,提供专业支持。正如周小玲老师所言,同学们的多样化解读正是对“诗无达诂”的最佳诠释;诗歌的魅力,在于它有许多“未定点”和空白召唤读者去解读。傅琳凌老师指出,诗歌翻译要忠于原作风格,否则就变成了诗歌创作,而非翻译;“一名之立,旬月踟蹰”,意象的理解与用词的准确必定是一个反复推敲的过程。两位老师的精彩点评使选手们和其他学习者受益匪浅。




IMG_256

4 周小玲老师发言

比赛尾声,两位评委老师对本次大赛进行了总结发言。尽管两首诗歌有一定的翻译难度,两位评委老师一致认同选手们敢于展示、敢于创新的精神值得表扬,她们也尤其欣赏大家对这两首诗歌的“再创造”。傅老师谈到,诗歌的“再创造”一定要遵循“译者三原则”,即译者的本分、自由、素养,否则就是空谈。老师最后建议同学们多读诗,多观摩,并鼓励所有人在实践中提升对于诗歌的审美,传递出诗人的情怀,争取译出更好的作品。




3c51b09ba75ab7f463e57dda5c3450a1

5 傅琳凌老师发言

经过激烈的角逐,大赛获奖名单如下:专业组一等奖为刘磊,二等奖为洪冰怡、董雅楠,三等奖为雷宇、霍致均、张雪茹;非专业组一等奖为范慧玲,二等奖为郑亚柠,三等奖为任婷、何泳霖。




fd8fc83af5bcb8b213efe191621c44da

6 专业组获奖选手合影




9da34a8e9fd6275ae2894511b1678935

7 非专业组获奖选手合影

纵贯古今,诗“译”传情。此次诗歌翻译大赛,不仅为我们欣赏外文与国学交融之美提供交流的平台,还促使我们跨越文化隔阂,感受大同之美。希望本次比赛能以赛促学,激励大家勤学致远。

至此,第六届诗歌翻译大赛圆满落下帷幕。华师九十载校庆之际,期待浓厚的诗意氛围在校园内萦绕回荡。




8b15017361b443daceb5c3efc80428b2

8 第六届诗歌翻译大赛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