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徐晓玉 审稿人:黄菊、席菲、柯雅婷、张育
在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为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理念,进一步提升师生群体对艾滋病的自我防范意识和技能,引导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023年11月30日,由生命科学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会共同举办的“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主题防艾活动顺利开展。
防艾科普游园
11月30日上午,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防艾科普游园活动在石牌校区紫荆中路正式拉开帷幕,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娘辉老师、学院办公室周爽老师和辅导员柯雅婷老师出席活动现场。本次科普游园活动设置了“艾,你未必懂”知识问答、“缺一不可”主题拼图、“双手绘艾”挑战等六个科普体验活动和集体签名倡议环节,通过体验互动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在挑战中主动学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了解如何理性面对和关爱艾滋病群体,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本次防艾科普游园活动形式丰富有趣,吸引了众多师生和附近居民参与其中,大家高度肯定和赞扬本次活动,纷纷在活动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姓名,表达对艾滋病防控工作的支持。
防艾专题讲座
11月30日晚,“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防艾主题讲座在学院102报告厅如期举行。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李楚华老师担任主讲嘉宾,出席现场讲座的还有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育老师、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娘辉老师、委员周云龙老师、学院办公室周爽老师、辅导员柯雅婷老师和计算机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朱艾清同学,以及来自各个学院的线上和线下250余名研究生观众。
本次讲座,李楚华老师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为题介绍了艾滋病发展历史上的几大重要事件,并从“认识艾滋病”、“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及“艾滋病的防与治”三方面展开专题分享。
首先,李老师从HIV不等于AIDS入手,打破多数人的知识误区,进而通过大量科学的数据和图片讲解了艾滋病的病因、病理和病症以及与之对应的病毒、抗原和抗体,阐述了艾滋病的可防可控性。李老师通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发布的《全球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呈现了艾滋病在全球和中国的流行概况,并指出大学作为艾滋病的重灾区,就更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掌握艾滋病的预防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接着,李老师介绍了我国有关艾滋病的防控政策,包括“四免一关怀”、“五扩大六加强”等等,体现我国始终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增进人民福祉的努力方向。最后,李老师以“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向广大学子发出人人知艾防艾,关心关爱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呼吁。
在互动提问环节,同学们围绕艾滋病病毒的体外存活、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道德伦理问题等展开了提问,李老师对此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和社会层面作出了细致的回答,进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引起了在场学生的思考。
互动体验教学
在理论学习结束后,讲座现场进入到体验教学环节。主持人向在场师生讲解正确佩戴安全套的操作步骤,并邀请在场的观众参与本次体验教学过程。通过现场指导,帮助同学们明确了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有效预防艾滋病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本次活动,帮助师生对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唤起了同学们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有助于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防治艾滋病工作的良好氛围。艾滋病防治非一日之功,生命科学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将携手学院研究生会继承传统,在未来继续积极拓宽教育引导途径和方法,将校园防艾宣传工作贯彻落实到位,与广大师生一道共担防艾责任,共建健康中国。